和美乡村看安徽鳗鱼游进大别山

00:47央广网安庆4月2日消息(记者徐秋韵)“咱这大山里能养海鲜?”“山里冬天都会上冻,这鱼能养活吗?”4年前,福建人林品锋在安徽岳西县菖蒲镇成立绿品水产养殖公司从事鳗鱼养殖。那时,当地村民将信将疑。可如今,公司卖出鳗鱼近吨,产值近万元。原本生活在大海的鳗鱼不仅在深山里安了家,还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起初,村民们的疑惑也曾是林品峰的担心。年春节期间,熟悉岳西的一名亲戚推荐林品峰来当地养殖海鳗时,他一口回绝:“冬天那么冷,怎么养?”彼时,林品峰在国内的6个海鳗养殖基地,都位于沿海地区。“温度低,可以用加热泵嘛!”在亲戚的劝说下,林品峰年来到岳西考察,到山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里的水装了10公斤,带回福建化验。“pH值、溶解氧、硫化物、锌等指标全部处于鳗鱼养殖标准的最佳等级。而且在沿海地区养海鳗,一旦遇到台风、海啸等恶劣天气,就会损失很大,这里不会有这种担心。”林品峰说,这样的生态给了他让海鳗“游进”大别山的底气。福建人林品锋在安徽岳西县菖蒲镇建立工厂化鳗鱼养殖基地(央广网记者徐秋韵摄)记者走进养殖池,只见密密麻麻的鳗鱼正在水中游动。“我们最初从咸水开始养起,逐步降低盐度,最终完全实现淡水养殖。”林品峰说,在沿海的养殖基地,鳗鱼苗存活率在70%至80%,在岳西的基地,存活率能达到95%以上。年基地开工建设,年底正式投放鱼苗,历经约14个月,大别山海鳗在年上半年首次出货。海鳗“游进”大别山,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收益,当地不少老百姓也因此过上了好日子。“在养殖基地上班,每个月能有元的收入,比去外地打工还要强。”溪沸村村民李玉春笑着说。像李玉春这样长期在鳗鱼养殖基地工作的村民,在溪沸村还有20多个。此外,绿品水产养殖公司还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超50万元。“如今,投资万元的二期项目正在兴建。”菖蒲镇镇长储超说,下一步将积极对接推进鳗鱼加工企业落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鳗鱼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在和美乡村建设中让百姓生活年年有余。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

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e.com/hmfl/13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