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回望过去10来年,恰恰是灾难的源头传统的宏观经济学中,如果出现重大危机,一般要么货币政策放水,要么财政疯狂拉行情,当然还可以两个一起来。自从次贷危机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做法是,货币政策疯狂放水,导致资产价格拉升。同时,财政刺激维度,就是不断发福利,发到昏厥,发成刚需,发到了不得不发的地步,发成了“理所应当”。这就使得各国的债务都不断堆砌,财政赤字化变得渐行渐近。专业名词叫财政赤字化,直白点,就是举债发福利,钱不够了就靠央妈洗债。这明显是发达国家的专有开关,那叫玩的一个爽。而本轮疫情冲击下,财政刺激更加肆无忌惮,各国的财政困局早已到了难以复加的地步了。也正是因为“难以复加”,所以,要继续这么发福利其实越来越难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只有一个,福利隐蔽削减,才是全世界的长期趋势,不管之前答应了什么。也因此,主动拥抱一定高度的通胀,顺便把各种福利偷偷的减去一点,还能够洗债,何乐而不为呢?现在来看,我们真的应该完全抛弃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年次贷危机那种金融危机的假设了。如今的核心不是金融,而是实体经济全球出问题了,而是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财政出问题了,这可比金融危机疯狂的多,也更加可怕的多。金融出问题,还能够用各种腾挪去救,就像奥巴马所作的那样的。实体和财政危机,怎么救?事实上,怎么救都是错,怎么救都是严重的后遗症。因为金融危机可能是居民家庭或者企业出问题了,政府还能够出面当作最后的危机管理者调和;现在是实体和财政出问题了,也就是说,政府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出问题了,谁来为它出面调和?这才是根本所在!这才是本轮危机主升浪的冲击!图片来源:网络可问题是,越是这种情况,发达国家民众更要求原有的福利保障。即使是我们中国,这两年的养老金还是涨薪的,已经说明了一切。可财政兜不住,实体的危机又进一步放大了财政的危机;财政的危机,又不得不依赖砸钱发展实体经济,这导致实体经济中没有背景的中小企业更加困难。也因此,实体危机与财政危机成为相互强化的两股力量,就如同美国现在出现了涨薪与通胀相互强化一般,让问题更为复杂,也难以妥善解决。企业要救,居民要保障,还要对抗老龄少子化的趋势,债务又要还本付息不能出问题,疫情还像13点一样不断恶化,这才是艰难之所在。面对这样的困局,拜登新政的策略也是很清晰:加福利+玩基建+通胀洗债+美元洗债=寻求美国经济增长的突破但是,这依旧是路线依赖,也就是照抄奥巴马的套路罢了。整个新政的关键一环,恰恰是严重依赖内外洗债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全球其它国家出口艰难,根本拿不到美元,如何去买更多的美债,如何去承担更多美国洗债的“责任”?唯一最有“潜力”扮演这个角色是中国,美国人又得罪了,对方已经很不配合了,美国人又如何洗债?所以,我们马上就可以看出来,拜登新政内在有着巨大的张力和冲突:高开高打中美产业链战争VS美国需要更大规模的洗债诉求很明显,拜登无法有效平衡这个张力,也就无法有效解决当前的美国实体和财政危机的巨大风险。美国的通胀,本质上,也是美国的实体经济的危机。因为美国除了少数制造业,几乎其它全部外包给后进国家了。现在实物通胀飙升,也就意味着外包商兜不住了,自己的制造业产能也起不来,这不是危机,什么才算危机?可如果再来看看中国,这里的画面完全不同了。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发展起来,有一点是我们需要看清楚的:中国政府有着不断自我颠覆、自我变革的强大内在动能。90年代让国企倒闭、工人下岗,然后拼命申请入世。次贷危机后发现严重依赖外需早晚要出事情,不断自己投资驱动。投资驱动久了,发现宏观杠杆率要出问题了,过去8年不断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而川普年搞事至今,发现自己很容易被卡脖子,更是疯狂砸钱升级关键产业。拜登上台,提升了中美产业链战争的烈度,中国也深化了自己投入研发的规模和决心。每次走到了阶段性的瓶颈,体制成本就开始飙升,原有发展的模式带来的经济增长(收入)就有可能无法覆盖这个成本。就拿眼下来说,现在中国公布的产业升级领域之多,可以说是全世界都罕见的。不仅如此,在不断要求体制内单位过紧日子的同时,却不断把这部分的钱投入到更加前沿的产业升级中。这一减一加,直接将中国当前的变革直白地表露了出来。事实上,欧美也需要这样的加减法。只不过,他们要做的是减去对民众的福利承诺,因为他们的福利承诺是远远超过中国的。然后,把节省下来的钱投入到最前沿的产业升级中。然而,这对于现在的欧美各国而言,怎么可能做得到呢?此外,中国还可以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来谋求劳动生产率提高。美国很多制度已经发展了很久,都已经非常成熟,能够短线依赖制度变革获得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空间非常有限。也因此,尽管美国的经济实力继续是远远高于我们的,但是,就增长速度和潜力而言,我们是可以碾压他们的。这也就意味着,美国要想轻易摆脱本轮的实体和财政危机,很难很难很难。因为,其可以变革的余地太小了,全是僵尸企业、僵尸家庭,一变就出大事,一变社会就完全不稳定了。反之,中国现在可以依赖自己的制度变革红利,依赖成功的加减法操作,就可以很好的腾挪出产业升级的巨大空间。图片来源:网络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真正要防外部风险的点,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金融市场的冲击波,而更应该聚焦于欧美日韩长期的实体和财政危机上。这种危机,都是50~60年一遇的,往往伴有经济增长的长期停滞,物价的长期高位运行,就业艰难。西方绝对不会放任我们成长,而是会想尽办法阻挠我们的发展,各处设局。这就像社会底层的人一样的思维,我不好,那我也不许你好。更何况,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本身出问题了,也会影响他们的对外投资,影响他们的物价,影响国际贸易,影响他们的内需。
所有这些,都将在不久将来加剧我们快速产业升级的难度。
另外尤其近期金融市场的震动引发了一个观点: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同时剧烈波动是市场风险扩张的表现。美联储逐步收紧前期救市的特殊工具,这对风险资产多头都会形成威胁,至少会形成心理上的压力,市场的强势预期会有所降低,因此美欧股市本周四出现了大幅震荡过程,虽然美股最终收窄了跌幅,但是美债收益率的大跌还是应该引起投资者的高度重视。由于美债对风险资产有定价功能,当美债收益率出现大幅波动时,风险资产的波动率自然会放大,而当前美欧风险资产都处于历史高位,所以高位波动率一旦放大,市场的风险会快速抬高,这会放大风险敞口,因此要注意投资安全。收益与风险是孪生兄弟,正确的投资态度应该是随着资产泡沫的抬升,尤其是超买现象的持续恶化而不断提升风控意识,否则一失足不能说千古恨,有些投资者至少也要恨上个几年甚至十几年,这样的投资者很多。以道指为例,截止7月中旬左右,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1.47%,去掉美国的真实通胀与交易费用等等,实际收益率很低,上个月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凯尔?巴斯就表示,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将必须取得15%以上的回报率才能跟上通货膨胀的步伐。所以并不是说美股涨了不少,投资者就真实盈利了。另外,股市在极限高位一旦转势,下跌的速度往往是上涨速率的三倍甚至更快,跌幅也远比涨幅大得多,10%~0%的涨幅可能一至两三周就跌完了,如果不在风控上做一些先手准备,当市场出现踩踏事件时,想出都出不来,所以投资者要对外围金融市场的风险有充分的认知。当前美欧股市在过剩流动性的支撑下,市场被高度操纵,每次下跌都能被拉起,这给一些投资美欧股市的投资者带来了很强的信心,但是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会没有尽头。资产泡沫本身就是货币黑洞,当过剩流动性被资产泡沫消磨殆尽之时,泡沫是必然破裂的,这就像癌细胞一样,它的不断扩张就是消磨生命。当资产泡沫处于极端周期之时,金融市场原本就处于脆弱期,这就好比一个比较脆的生铁,不宜于剧烈扭动,否则就会断裂,风险资产也同样如此,在极端高位若出现高频震荡时,风险敞口就会显著扩张,一旦不能有效平衡,市场的挤兑现象就会爆发,很容易形成灾难性事件,而这样的案例在美国股市中还少吗?所以投资者近期要注意观察外围市场的波动率,一旦波动率持续放大,就要做好离场准备。目前美国的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同时大幅波动,且美股处于深度泡沫化阶段,这说明了市场的高风险性,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谨慎投资。由于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前期会带来美元回流,这会阶段性支撑美股,美股还有可能保持一定的强势,但是之后随着资金面压力的增加,趋势也会发生扭转。美债收益率的持续性大跌,存在风险资产向无风险资产转场的迹象,投资者应慎重以对。获权转载,观点不代表投资海外必读立场。
第五大道投资集团是一家专门服务于国内高净值客户的金融及消费型综合性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投资建议、项目甄选、海外资产配置、金融及企业咨询,以及品牌管理等服务。
第五大道旗下第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