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宝典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021/5779550.html
此刻,世上有一位诗人去世了。
如若不是师友推荐,我们和很多读者朋友一样,不一定有机会知晓这位名叫王良贵的诗人存在;但一旦读过王良贵的诗,即使匆匆一瞥,也很难不对其中的真诚和沉重印象深刻,正如诗歌背后、现实里的这个人和他曾在这世上经历过的生活。
前些天,诗人处于病危之中,作家冯秋子会同王良贵的好友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髙世名先生、正在上海紧张排《辅德里》的戏剧导演牟森先生、诗人泉子,紧急发起年4月11日晚杭州单向空间的诗歌朗诵活动,期待和热爱诗歌的读者朋友一起,为弥留之际的诗人带去些许祝福;没想到当我们预备好活动预告时,却早一步得到了诗人刚刚离世的消息。
所以原本的祈福活动,自动变成一次纪念活动。肉身虽去,诗歌不灭,我们回到诗歌本身,纪念这位优秀、边缘的写作者。(活动信息及报名请见文末)
王良贵诗歌选读我常常满意于自己是一个偶尔有话要说的人,当我需要一支笔,往往是因为我有愉悦或不愉悦的经历要陈述,或者胸肋间有一把看不见的匕首要拔出,或者我刚刚对某种事物完成一次心惊肉跳的判断或猜测,再或者有一个需要询问或回答的问题始终挥之不去。由于表达与倾听的双重困难,诗与其作者之间的关系约等于黄连与哑巴的关系。我相信文字是人性的东西,在性情弥漫中,我过多地写到夜晚,这时间之黑,乌鸦的安慰。现在,又是黄昏来临,夜幕缓启,我喜欢这些暗色调的,淹没一切使外部世界不被所见的东西。与其同时,我在文字中缓缓下坠,仿佛一块石头赶赴大海。
我迷恋于给每一个字敷上色彩,给以重量,在这反复的坍塌和重建的过程中,纵身跃入一种自我把持的沉迷状态,去感知血的涌流和心的韧性,那由于自己亲手造就而善于安慰、善于原谅的笔划在命运中飞舞。
——王良贵
黎明(组诗)我听见黑暗中细微的切割,来自最先到达的天光。似乎一种眼神朝这边望过来的时候暗夜开始收场在凝固中松动:太阳像一枚明亮的钉子拔出落到水里从而打破了宁静日出和运行,它缓慢、有力符合我的愿望因而不可阻挡事物随之走到我的一面闪耀着他们真心的喜悦使到处充满兴奋:光穿透,显现也在目睹者盈眶的泪上闪烁。这是我所看见的亮点直达我的深处切割着那里的黑梦和内核田园——他们的劳作犹如寂静在深秋放慢生命,沿着旧路回到十月和家园一百座村庄同样寂静也有雷声滚过屋顶在田野上,喊着庄稼的名字和魂魄我回到兄弟、人丁和雨点中间这些同一条根上的身体时光和命运在秋天并肩而立像刀锋下苍黄的稻这些过来人在收成中擦着汗水颗粒归仓,并且放慢了幸福故乡与他乡用流水相连当炊烟像皱纹爬满天空它的盛名和荒芜也显现在夕阳之下寂静。寂静。我听到他们和我们的生活,细微的生长我听到泥土需要翻身的叫嚷擦拭黄昏无法制止和暂缓:落日流露的光辉其实是他的灰烬他现在的血色酷似黎明用心良苦,目光杀下山巅。静穆的背景在夕照之下呈现感动的迹象我对远方一无所知,擦拭黄昏或磨亮我的姓氏暮色中的飞禽正值青春他的翅膀剪开天空这样艰难的生涯,将栖息在何处此刻的辉煌,容易催出泪水我只有低下头颅最近处,只有心灵不知疲倦承受着新的苦闷和积雪我的手抚过但是越擦越暗因为后面是夜隐隐约约时代的遗忘,纷纷扬扬如海上的大雨落于海中在雨中,我哭,倾盆而至秋天初显凛冽在滚烫的天堂下面,在人间我习惯低头走路、低头走路望着甩不掉的影子好似树望着落叶谁痛苦,谁就卑微枝上的寒蝉,河上的薄冰更多沉甸甸的事实把道路踩入地下看得见阴影在转移带着堕落的智慧,在秋风中我呼吸,我活着,与一只风箱没有区别必定有人承受这些无意义的感受、无意义的激流甚至意义失去意义谁怜悯,谁就不能自拔木头里的钉子,哑巴的呐喊还有瞎子也明白的一切我像不被采用的证据,因为剩余的激情因为体温在寒意中自言自语我依然称赞人间永远值得停留这里面有苦涩的幸福所有遗忘中我记住自已身在此时此地我像海上的大雨中的一滴,落于海中琴川当我回望,琴川这生身之地我的身世,我的前因后果我的春天正翻山越岭一个村庄永在此地用泥土,昼夜,习惯的缄默。在百年流转的气候中,不知不觉清明和谷雨重又现身农业的天空永在大地的掌心村庄与春天,构成一幅幻景:去世多年的祖母和尚未出生的女儿两张遥远的面孔,叠在一起相互辨认沿着时光的血缘身体的交替,使今日确凿无疑有微微的痛楚青草第一眼望见身旁的落叶到底是什么川流不息农民的饥饿,反刍动物轻微的记忆被雨水爱过的屋顶下那些多梦的长夜、无梦的一生我见过在这不走的地址之上山水的魂魄,民间的手艺以及庄稼们在山冈上的别离我见过苍天俯视人间容易流泪的情感琴川半梦半醒,它有命中的静谧,稻根默默喝水。在这里,草长一秋,而水必东流当我走远,成为河上的叹息当我回望,家园如母亲用于离去与归来,指望与安葬在琴川村,民歌即是炊烟我亲见日久的坟墓重新成为土地歌者的哑语我在他人路过的路上抬头时我也见过蓝天,明镜高悬挂着盲人不曾见过的太阳这不落的馅饼它使多数寻欢的肉体感到饥饿使少数的骨骼莫名颤抖一切在天底之下又在谁的掌心之中多疾的土地一望无际应该承认,我有着病人的眼神我又聋又哑,肯定有人在说“听,他为什么总是呜咽。”我见过太多卑怯的东西一一落入哑巴的视野,难以形容。急欲说话的愿望像一种错误的药物,无辜的惩罚而哑巴只有哑巴的心肝哑巴的阅历,不能陈述我走在背影叠成的幽深的路径渐远渐深,不知何往。今天又将成为明日的不白之冤平静与严寒,何曾融化我抬头也曾见过大雪纷纷像空白的诉状年复一复如果一群聋子和哑巴大声疾呼像雷打在天上,消失在天上而谁能倾听,一片肃穆我心底唱出的歌其实是哑巴在敲门、敲鼓、敲我的胸膛敲这无悲无喜的时代里任何可敲的东西从生活的角度抚摸墙壁时使之突然陈旧平时不曾在意到处都是我的指纹看不见的痕迹,我的历史静止、不可逆转正如一切身外之物在日常事物中招致谴责:这些反复的事情我错在让它们杂乱无章我使我接触过的一切纸,笔,碗筷,歌曲,兄弟和女孩蒙受难以克服的难度到如今,却要费尽千言万语那带着过错的匆匆行迹被我用掉的钱钞、爱情和年华已经无法接受我的歉意我有着至今仍不可思议的体温这也就是全部在熟悉的物事之间我加以修饰的生活遮没了千难万难的一席之地我多么想念我从未道别但早已离去的所有炊烟我还在这里,手抚过四周总想弥补的心情现在处于安静之中我是远远来到在一个不属于我的地点,轻轻落入这属于我的,好客的时间六面墙壁之间,摆满问题的桌面上茶叶无悲无喜地等待着沸水月光我最初望见九月的月光七十年代集体的错觉,混乱的童年而在当初,我曾被误以为是幸福。这一切为何开始,为何把我列为痕迹我过早介入这迅疾的变幻四季的阴晴,月亮的圆缺抱着永远的歉意凝望我的凝望,当初的血型毫无道理仿佛是我在流淌,月光哗哗明察秋毫,看我在自己的命运中露出一代人的马脚。幸亏月光善解人意,原谅我活着的过程我替先祖看到他们渴望的一切随后彻底取代他们,像新的补丁盖住旧的补丁然后我将陈旧,在丝绸般的新月光里甚至多年未曾流泪我是铁石心肠,我是无以为报月光,月光,从一开始我就受到了震撼无人知道我望着月亮的背面午时三刻虽然我写着将被废弃的东西然而虚假的世上,照样是真人真事漂浮中缓慢的沉没向前递进的僵局使结果并不带来决心而同时,决心也不带来结果偏是相反:接二连三的死心踏地。这是常见的情景:哑巴抱着圣经一条狗,嗅着我的脚印向来只有骨肉相依,层层叠叠我的魂已去杀人的前方叹息的上下,生死的落差只是现象源源不断,瀑布在它的低处成为水潭,映出我沉积多年的真实面貌为何是我,急欲生存。钟敲两下我匆匆下楼,百转千回寻找两难之地用于休息的永恒。在震惊或奇迹的发生地失败的总和,要堆放于最终的场所我为何是我,长大的心魔藏得最深的事实上的嘴脸何时撕开我的呼喊。阴风中的轻烟,微笑,突然卸下沉重准确的时钟指向将被提前的事情众人苍天慈祥苍生静默人间落到笔下,你放大尺幅那些艰难、呆滞,再堆积一层就将耗尽笔墨这就是沉重:众人之人,众人之众褪色一半的黑梦露出白眼你将他,他们,一个个画出你的掘梦之锄深深埋入深深埋入黑白之间的宿命那纷杂的人影凝结为书册之中的无名氏过去是风吹着他们现在是你的安慰,我的叹息这就是阅读:我看见人海闪着灰光众人,万人,你一人就感同身受。盛世的旧痕原样映在加以擦拭的心镜中以情感交融的技艺盛情相邀众——于是都在这里重回人的模样,共享不走的日夜这是令人心碎的复活节你温厚湿润,我黯然神伤。父我的父坐在年龄中,在世袭的暮景中一个老人是一座村庄落叶飘零回忆,老年的回忆像民间的镜子寻找着月亮在悲与欢的中点,日月如秋千的影子晃过我父平静的面容他过分的慈善犹如世间所有的瓮中时光一个老人是一座村庄秋风阵阵,空谷回音。我无声的父沉默,倾听,这平淡的身世一如季节流转中,百年的口粮今日我看见黄昏柔和深深的温情,我的父你的血流过我的血但是我的父沙漏中剩下的沙子令我惊慌辞别时间永是犹豫的主角与我一样永无承诺书写这账本,天光、恩情与旧债是百转千回赞美风雨的人足够苍老坠入河中的雨点足够精炼行迹不足以叙述我用各种修辞,千言万语永久安置阅历与情绪是一日千里我在流水上作揖凡有过的一切,我过目不忘凡记下的一切用于辞别山谷中云烟飘散人最终死于心愿是一年年冰雪消融,难舍难分花朵伸向天空,果实沉入地下从今往后,直到一个石匠来刻下最后的愤怒,最后的偏激最后的长久之计(部分作品原载《作品》年第7期,配图为《众人系列》中国画,杜觉民绘)火的骨头
——王良贵诗歌朗诵会
时间:年4月11日(周日)19:00-21:00地点:單向空间·杭州乐堤港店3F文艺现场(杭州市远洋乐堤港文化体验区B)发起人:冯秋子、髙世名、牟森、泉子参与嘉宾:楼奕林、孙昌建、耿占春、沈苇、吴红霞、赵思运、金瑞奇、蒋立波、陈律、西村、王英姿、李郁葱、李利忠、邵双平、胡人、游离、飞廉、灯灯、子禾、金晓、张婴音、邹园、朱锦绣、沈宇清、金毅、杜觉民、斯舜威、管怀宾、楼森华、孙善春、李旭、于默、贺勋、邹泓、吴非、胡理勇、任峻、詹黎平、李明书、李桐、应达伟、刘潇、王犁等主办方: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单向空间、小众书坊参与方式:
活动免费,扫码预先报名
一个安分守己的行政人员,一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一个城市边缘的写作者,王良贵诗集《火的骨头》在画家杜觉民先生热心牵线和作家冯秋子老师推荐下,年8月由小众书坊编辑出版。作家冯秋子老师会同良贵的好友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髙世名先生、正在上海紧张排《辅德里》的戏剧导演牟森先生、诗人泉子发起年4月11日晚杭州单向空间的诗歌朗诵活动。
王良贵
年生于浙江淳安。20世纪80年代末在南京求学时接触诗歌。年从南京机电学校(现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回到淳安,先后在两家企业工作,其间开始写作。年赴厦门,在一家电子企业做专业技术工作。年到杭州,任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驻会秘书。年年底到《美术报》社,任副刊编辑。年调至中国美术学院,先后任院长办公室秘书,秘书科副科长、科长。8年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出版有纪实体小说《地点上的人物》。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火的骨头》
王良贵著,杜觉民绘
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年8月
《火的骨头》是浙江诗人王良贵20余年诗歌创作的结集,收入作品约首。这些诗大多创作于作者身为农民工的时代,有着较明显的“草根”特征: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表达了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对故乡和亲人满怀深情,这一类诗表达了作者的诚挚和善良品质;部分诗作难免有底层生活的沉重和迷惘,但总体来说表现了一种不屈的挣扎和呼喊。作为一个把诗歌作为修行的诗人,王良贵的诗作是真诚的。这本诗集的出版,不仅是对他诗歌创作的一个总结,更可视为对其艰难跋涉的生命的一个总结。
-单向在杭州(id:OW_hangzhou)
用阅读,寻找你的同路人▼点击报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