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地址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628/9116602.html
这是一道美食,一种地方风味!
这是一方民俗,一种生活滋味!
这是一缕乡愁,一种文化韵味!
敬请收看《福安味道》系列
第二十六集:《天然溪鱼留香远》
视频流量较大,建议在wifi环境下播放
赛江,古称长溪,是闽东第一大江河。它由四条较大的支流组成,东溪和西溪是长溪的上游,这两条支流在福安的湖塘坂汇合后易名为“交溪”,也被称为富春溪。这条淡水河流沟通着山海,也孕育和繁衍出众多形态各异、品种不同的淡水生物,它们经过渔民勤劳的双手,成为了福安人餐桌上的一道道珍馐美味。
每天清晨,家住鲤鱼坂的刘大哥,都会前往富春溪里收取前一日放下的渔网。
刘大哥的祖辈是世代生活在富春溪上的连家船民,上世纪80年代,伴随“造福工程”的实施,他全家搬到了岸上定居,生活条件逐步改善。而他依然发挥自己善于捕鱼的技艺,增加一份收入。
刘大哥捕捞的是富春溪里盛产的溪鱼及虾蟹等,几个小时候以后,他的这些渔获就会被送往福安城区各大农贸市场。
福安溪鱼种类繁多,在早市的渔获摊上布满了凤尾鱼、江鱼、鲫鱼等名称不同、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鱼类。它们肉质细嫩、鲜美味甜、极具营养价值,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清朝乾隆年间的《福安县志》记载:“鳗:生于淡水者,淡鳗;生海中者,海鳗。”,“鲫鱼:街尾湖,佳。”
郑师傅,是福安城区一家溪鱼店的老板,每天他都会和妻子到各个早市挑选最新鲜的溪鱼。
郑师傅为今天溪鱼店的食客准备了各式各样的溪鱼品种,除了琵琶鱼、沙钻、小黄甲、鲫鱼、竹签鱼,还有被誉为“溪中宝贝”的淡水鳗、上白石的“溪鳅”等鱼类。福安溪鱼纯天然、无污染,全靠野生繁殖,即便是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也“鲜”味十足,过舌难忘。
鳗鱼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明目、美容等作用。这一道清炖鳗鱼,做法简单,又极其讲究,体现了中华美食中“食疗并用”的养生之道。
清蒸溪鱼,是郑师傅店里的招牌菜,将姜片放入划开的刀口,能起到去腥提味的作用,出锅后的这道佳肴肉质软嫩、口味鲜美。
红烧溪鱼,是福安人烹制溪鱼最常见的方式,将剖肚洗净后的溪鱼倒入滚烫的油锅,用小火将两面煎至金黄,再加入佐料与配菜加以提鲜,出锅后的溪鱼汤汁浓郁、鱼刺酥软、香气扑鼻。
“水中美味做佳肴,食中佳品口感好;难尝鲜汤细中品,涓涓细流暖肚腰。”这是人们对溪鱼所发出的赞美。无论是清蒸黄焖,还是香煎翻炒,福安溪鱼的做法都各具特色。细品慢尝,令人回味无穷。
如今,依靠经营溪鱼店的生意,郑师傅一家过上了小康的生活,但他一直都没有忘记童年时在水上漂泊的日子。
“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挤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是数十年前,生活在福安富春溪上的连家船民的生活写照,他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祖祖辈辈吃宿在小船上,常年摇着小舢船奔波于交溪流域。曾经,生活在富春溪上的连家船民还有一个独立的行政域名,称为“韩阳环溪大队”。
渔民们这种居无定所、贫困落后的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逐渐发生了变化,一部分渔民陆续开始上岸定居。上世纪80年代末,宁德地委、行署启动了“造福工程”,拉开了连家船民大规模搬迁上岸的序幕。随后,连家船民上岸定居被列入福建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富春溪上的连家船民也开始融入到城市当中。如今,“环溪大队”也有了自己的新名字——“阳和社区”。
江还是那条江,人还是那群人。但连家船民的生活,早己改变了过去的模样。象征着贫穷落后、四处漂泊的连家船,已经成为一段渐渐远去的历史。如今的阳和社区楼房林立,路面整洁,基础设施完善,上岸定居的连家船民,许多人找到了新的就业门路,仍有一部分人依然保留着撒网捕鱼的传统,他们带来了富春溪的渔获,是人们味蕾上的美味,也是他们心头幸福的滋味。
为福安美食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