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制干鱼的百科全书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深圳晚报」盛文强鲞(xiǎng),就是干鱼,在东海一带,鲞是一种常见的美味,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清末台州的隐士王克恭写了一部《鲞经》,历数鲞的掌故,以及晒鲞的秘术。历史上曾有陆羽作《茶经》,朱肱作《酒经》,同为馔之学问,然而茶酒之类极为普遍,鲞却极为冷僻。冷僻的鲞却有一部《鲞经》,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了。通俗地说,《鲞经》即是一部晒制干鱼的百科全书。在《鲞经》中,王克恭稽考古史中的鲞,渊博鸿富,兼有文辞之美,如形容给鲞片撒盐之时,“声之飒爽如下石,手之松脆如过风”,当是亲见渔人操作,才有了这番描述。至于口味上的喜好,王克恭对松门白鲞情有独钟,认为“其地出鲞最佳”。松门面朝东海,背靠山岭,有溪水从山间流下,水质清冽,可以用来洗刷鲞片,而附近又产盐,可以就地取盐,台州一带繁荣的渔业,又带来源源不断的鲜鱼,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制鲞业的勃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风干的鲞入口有嚼劲儿,而且越嚼越香,鱼身的水分蒸发后,鱼的鲜味似乎更为浓缩。渔家的美味虽多,却不及鲞的醇厚。在《鲞经》成书后,经历了长久的寂寞。王克恭的孙子王屏藩早年投笔从戎,晚年解甲归田,回到了祖父的旧圃。王屏藩见到祖父的遗作《鲞经》,感慨祖父致力于实用之学,于是寻访渔民,补作了十三款,祖父所作为“正编”,王屏藩所作为“附编”。附编部分不限于鲞,而将眼光投向了更为广义的渔业习俗,渔船网具之形制,台风和旗语信号,乃至渔民禁忌,皆从考察中得来,全然是现代眼光。王屏藩在考察中发现制鲞虽是谋生小道,但器具难于置办,选地要在远离村庄的水涯山巅。所需有刀具、杵臼、白茅、竹篓、竹筛、木桶、火药、铅弹等,想要开一鲞场,又谈何容易,般般物什,多数要新创,罕有现成的款式可用。鲞的工艺繁杂,至于其中的关窍,往往又要几代人的积累,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看来,要以此谋生,须得有大决心和大毅力才可,一般人是不敢问津的。近来《鲞经》的点校版问世,可谓一件大事,在祖孙二人的文字之外,点校者还加入了《临海渔洋谣谚》等内容,可见今人的努力,盘活了地方经验的遗产,又给《鲞经》增添了新的篇章。所提到的民谣谚语是捕鱼经验,也是世态的折射,比如“六月海鳗毒如蛇,小暑黄鳝赛人参”,再比如“大蟛蜞打洞,小蟛蜞受用”,皆诙谐可爱,只有海上的人才能想出这样的句子。-08-:00:00:0盛文强晒制干鱼的百科全书/enpproperty-08-:00:00:0盛文强content_.html1晒制干鱼的百科全书/enpproperty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e.com/hmxx/12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