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剑章梁山闲话之诗海听涛一清远

感谢阅读清远风

梁剑章,笔名:剑舞闻章,号:梁山夫子,河北师范学院毕业。先后从商、从政、从文,历任商业机关、党政机关、报刊社多项职务,退休后从事协(学)会工作,已出版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学术论文专著24部,计万字。《梁山闲话》是其自媒体开设的休闲随笔栏目。

梁山闲话之

《诗海听涛》

(一)

一、坚持“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

文以载物、文以载事、文以载人,最根本的是文以载道。道就是理论、学说,它反映出来就是正气、正能量,真善美,德善美。文学作品是为社会、为人类服务的,不是为自己所看的。我们的文学工作者要交给大家美的东西,通过这种美感促进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程。当我们读到岳飞的《满江红》,于谦的《咏灰诗》,毛泽东的《沁园春》时,心中会升腾起一种浩然正气;当我们读到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定风波》时,对于人生就会有更为深沉的思考。历代许多名家的作品之所以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其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致力于“文以载道”的为文主张,从而拓展了人们的视野,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强化了艺术的感染力。-10-24

二、努力把反映时代的诗词写好

今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汉发端,迅速形成了全国性的抗疫斗争。国难出良将,国难出诗人。抗疫斗争的整个过程中,诗人们写出了反映抗疫斗争的诗词作品数以百万计,但真正能够入目的不多。最近看到诗人李秉元《上元夜》一首,颇感新颖。原诗是:“万盏心灯万颗星,发光更比夜光明。围歼疫寇三千里,黄鹤楼前正点兵。”上元夜正是武汉抗疫的关键节点,患者急,医院急,政府急,各地援汉的步伐急,“万盏心灯”形成了“万颗星”照亮江城,“发光”是来自抗疫的心灯,“夜光”是来自天上的自然之星,“发光”与“夜光”对比,加深了诗意。转句虚实兼写,除“疫”字外,“围歼”与“寇”都是形象化的语言。“三千里”也是诗家语的应用。结句将抗疫的地点用江城的品牌标志“黄鹤楼”概括,而“点兵”更是全诗的精彩之笔。此首抗疫作品值得推荐。-10-20

三、坚持形象思维的创作理念

诗词的创作,要注重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一切艺术思维的基本特征,当然也是诗词创作的本质特征。离开了形象思维便没有艺术创作,当然也就没有诗。因此我们可以说,没有形象思维的东西,即使它符合格律要求,也不是诗词。因为没有形象思维,作品便不可能有韵味和意境,而没有韵味和意境的韵文作品就不是诗词。在目前的诗词界,有不少人津津乐道于写一些抽象的、概念化的、口号式的所谓“诗词”,充其量只是一些格律式的顺口溜,根本就谈不上是真正的传统诗词。这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形象思维、不懂得怎样运用形象思维有很大的关系。诗家认为,诗不宜直说,要拐着弯说。毛泽东在给陈毅谈诗的信中,曾三次讲到形象思维,明确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这是诗区别于其他文体的重要标志。-11-6

四、诗词的创作要注重情景交融

诗词的创作要注重融入诗人的感情。自然景物是没有感情的,感情是诗人生发出来的。一棵树、一条河、一座山停留在那里,用诗的眼光去追寻,就产生了感情。因此,景是外部的存在,情是诗人的内存,将外在的景物与诗人的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深化诗意、诗境,从而达到全新的效果。“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的《村居》)”这首《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和乐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喜春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应该说,这是绝句创作中的精品。-11-07

五、夸张是诗词常用的创作方法

夸张,就是诗人凭借自己的丰富想象,将现实的事物、场景、特征有意识的扩大或者缩小,增加诗意中意想不到的效果。话说李白一生嗜酒,一生喜好游览。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想与他见面,就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他抓住李白嗜酒好游的特点,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大喜过望,欣然而行。到达泾县后,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何在?”汪伦回答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不但没有恼怒,反而一阵爽朗大笑。于是便衍生出一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这首诗的关键是“桃花潭水深千尺”。没有桃花的潭究竟有多深,李白没有考究,其实也不用考究,说它“深千尺”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挚爱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够信服。这就是诗的夸张所在。

六、诗词创作的合联对仗

格律诗词的创作尤其讲究合联对仗。在律诗中,颔联和颈联一般来讲就是现成的两幅对联,按要求是必须对仗的。绝句只有四句,一般不讲究对仗,起承转合一句一个要领即可收笔。但是,也有的诗家别出心裁,创作出对仗的句子。如唐·杜甫的一首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上联以“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下联以“窗含”对“门泊”,“西岭”对“东吴”,“千秋雪”对“万里船”。数量词、方位词、形容词、动词,虚写、实写均工整有致,纹丝不乱,可以说是绝句中最为典型的对仗范例。全诗表面是描摹景物,但是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思想在内。这是杜甫在听闻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后的愉快心情以及睹物生情、思念故乡之作。.12.28

七、诗词创作的层层递进

诗词创作,尤其是绝句的创作,不像律诗那样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它一句跟着一句,句句相连,环环相扣,上一句交代不清楚,下一句就没有机会交代。因此,当四句完成后,写作就要戛然而止,诗意凸显才行。多年前有关单位搞过一次诗词大赛,有一首诗曾经获得《红豆》诗词大赛二等奖,是一位农民女诗人甄秀荣写的。当时诗人刘征的长篇歌行体《红豆曲》获一等奖,奖金20万元。这首诗屈居第二。诗的题目是《送别》:“南国春风路几千,骊歌声里柳含烟。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此诗前两句精心选择五个饱含情感的意象:“南国”、“春风”、“路几千”、“骊歌声”、“柳如烟”,和谐统一地组成了一幅绚丽的送别图,后两句以“夕阳一点”喻“红豆”,以满天彩霞喻相思之情,可谓精妙绝伦,自然天成,使人反复回味,难以忘怀。.12.29

八、诗词创作要讲究意境营造

诗词创作很讲究意境。意,是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表达,即诗人之情感;境,是自然生活形象、场景的表现,即外部的存在。意和境,就是情和景的关系,意和境,情和景的统一,是形与神的有机吻合与相融。所以,诗词的创作要注重情景交融。在实际创作中,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需要注意的是,诗意的表达往往不是直接倾露,而是通过自然画面让读者自然地感知;诗境的表述也不是纯粹的外形摄影,而是截取与作者关联的思想见解和感情色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这首《江雪》只是截取了“寒江独钓”这一特殊的意境,用“鸟绝”“人灭”“孤舟”“孤翁”这些外景加以点缀,借此表达柳宗元在恶劣的政治环境中显示的不屈气节,可以说整首诗景物饱满,意味深长。.12.31

九、诗词创作说理的技巧

诗词的议论和说理,不同于我们写哲学论文,不同于社论、评论、杂文,不同于公文报告,而是将说教和哲理、道理寓于自然景物之中,或者借景物之状态、表现达到作者说理、明理、教理、贯理之意,使人们在一定的画面中领会诗中含意。苏东坡的《题西林壁》可以说是成功的一首说理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通过作者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观察到的不同景象,来说明对事物应进行全面性考察、考量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这一哲理,这对于人生处世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我们知道,片面性、个体性、极端性在处理事情中往往会犯主观性的错误。苏东坡以此诗喻理,借景、借物、借境达到说理、析理、教理的目的,无疑是一首成功之作。因此,也才能成为名诗让人们记住。.1.1

十、诗词的调侃与幽默

将调侃和幽默运用到诗词创作中,是诗人们历来的嗜好。闲暇之余,喝喝酒,品品茶,逗逗嘴,吟吟诗,是诗家常有的乐趣。以诗斗嘴,不能像老百姓一样的大白话,也需要有诗味。张先,与苏东坡是同时代的人,当过官,也是有名的诗人。张先在80岁时迎娶了一位18岁的小妾,老牛吃嫩草,洋洋自得。按说老头子金屋藏娇即可,不必去到处炫耀。可是诗人就是这个德行,不炫耀一下不行。一日,苏东坡来访,他口占一首:“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苏东坡也是个张口成诗的主,微微一笑,信口拈来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此诗的经典在于尾句,用梨花比喻张先这个白发老头,用海棠比喻他的红颜小妾,中间一个“压”字别出心裁,将未说之语全部隐喻其中,把张先的老底揭了个满透,估计张先当时也是哭笑不得,自认倒霉。这就是调侃和幽默在现实中的典型范例。.1.2

本期编辑:吴淑彬

出品:清远风编辑部

喜欢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e.com/hmxx/86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