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拟时代,每个设备都对应某个具体功能,音箱用来发声、灯泡用来发亮;但在数字时代,各种设备都可以跨界,LED灯泡可以整合音箱,手机还可以是相机、录音机、手电筒和钱包。
50年前的巨型计算机运算能力还不如现在一个智能手表,多亏半导体元件越来越小了,但你想想——我们今天用的话筒话放,依然是50年前的样子,这意味着:
不少话放和话筒里面都是空的
话筒其实大可做成扁的(例如JZ)、矮的(例如TLM0)、迷你的,但厂商们还是死活把话筒做成大粗玉米棒子状,这可能是...
为了让你觉得它是个话筒相比民用数码,话筒和话放的内部空间可谓辽阔,有些话放塞进一台电脑都没问题,只是至今为止“数字话筒”和“数字话放”还没有成功案例,FocusriteLiquid和NeumannD系列已经推出十几年,在录音棚里基本看不到,厂商依然是拼历史和人脉(找大牌录音师代言)。
不过现在情况有了变化在移动互联时代,更多的音乐人可能在路上做音乐,未来流行的电子乐和说唱可能不再严重依赖棚里的声学环境,90后和00后的音乐人没有模拟设备的包袱,并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总之,新一代数字话筒话放要来了,这次它们换了个名字:
虚拟话筒、虚拟话放以前“数字”话筒话放只会A/D
现在还能模仿不同话筒和话放
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有四家厂商推出了虚拟话筒/话放方案,不乏大厂牌。虽然我们评测室还没有收到任何评测样品,不过应该只是时间问题,更多厂商应该已经在路上了,
本文先介绍一下四位先驱者
(按时间顺序吧~)
——————————
SlateDigital——————————
slatedig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