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c/140111/4325386.html
滕怀森,日照市海洋文化促进会理事。
滕怀森,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刘家湾村。现为山东省历史学会理事,日照历史学会常务理事。
滕怀森理事近照退休后,滕怀森老师致力于日照海洋文化的探讨与研究,先后参与编写了《山东省区域文化通览·日照卷》《日照文化简史》两书海洋文化内容的章节和《光绪.日照县志》的文白对译版的校译,并在《文化日照》《日照文览》《东港文史》《岚山渔文化》和《黄海晨刊》等各类书籍、报刊发表了日照海洋文化内容的作品近50万字。滕怀森老师的新作《日照渔家文化》一书,近日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该书已由清华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山东图书馆、日照图书馆多家收藏。日照新华书店、日照教育书店有售,有意向者请联系滕老师,手机:。
日照造船(排船)习俗日照造船有着悠久的历史,王莽天凤四年,吕母(今日照城南后崮子村人)为报子仇,在崮河崖(故址日照城南崮子村西崮河下游)率众起义,攻取海曲县城,“引兵入海,其众浸多,后皆万数”(《后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出版)。起义军乘船入海所乘船只数目之巨,足见汉代日照造船业已有相当规模。
渔民视船如家,造一条船比普通人家建房还要隆重,因为耗资大,兴业败家往往系于一船,因此,旧时渔户人家慎之又慎。
(一)造船的准备事宜
旧时造船前要做五件事:相面,择匠,择地,择日,祭祖。
相面相面是船主在造船之前所做第一件事。旧时船主在筹划造船之前都要先请相面先生相面,如面相"宜于造船生财"就可大胆准备造船,反之则放弃此念等时来运转再筹划准备。
择匠造船准备期间,要选好三大匠(木匠、铁匠、艌匠),日照渔业盛时,每年要造上百条渔船。造船准备期间,造船三大匠多从外村或外地聘请,择匠人的标准是技术好、人品好,工头(技术负责人)生辰八字要与船主相合,如相冲,必须另选工头。
选择场地选择造船的场地也颇为讲究,既要考察便利因素,又要考虑安全因素。一是临水的高地,使船造好后易于滑到水里。二是在海滩上围一个干塘,俗称旱坞。周围用堤圈起,防止潮水冲灌,等船造好后,先在坞内挖一道沟(俗称龙沟),然后掘开堤坝,引水使船下海。三是在龙王庙外场地,船造好后铺高梁秸、海泥、泼上水、将船拉下水。据说在海滩造船有海神保护,在庙周围造船有庙神保护,任何妖邪近前不得。
择日一切安排就绪,要请识周易的风水先生或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查一个好日子,然后开始收拾场地,安排好各作业场,围好周围堤坝,确定好船的主体安放位置及朝向等,并安排好工匠的伙房及住处。
祭祖祭祖仪式是在动工的前一天举行,称为谢祖灵。意思是因为祖宗有德,子孙才有志气、有财力造船光宗耀祖。现在造船,演变为祈祷祖上保佑平安。祭祖时船主要备三桌酒,照例是鸣炮、点烛、烧香、敬酒、焚纸、船主三叩九拜。这三桌酒宴在祠堂内或家中举行,宴请族长、房长等地方权威人物和近亲,期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二)备料
造船先要备料。一条大船(二桅)建造需要半年多时间,而备料就得几个月。铁匠进铁、进煤、安炉,艌匠进桐油、麻丝、生石灰,只需几日。唯独木匠备料却颇费功夫,因为造船用料很讲究。做肋骨、拉木,要用硬木中的槐树、柏树、榆树、柳树;做船外壳和舱板等,要用软木中的杨树、松树;桅杆要用杉木;舵杆要用家槐。而要造长30米及其以上的大船,则首先要考虑如何选择龙骨。龙骨需要整根木料,而且要用硬木,日照沿海多到江南去选。岚山一王姓人家在江南购得一根做龙骨的柳桉木,光运费就花去三万元人民币。造船用料品种多,数量大,近处很难买齐,因而选材要到各地去选。除本地周边村落外,莒县、临沂、诸城都是日照沿海造船选购木材常去的地方。古时一无吊车装卸二无车辆搬运,伐树、运树全靠人工。一棵大树从买妥、伐倒到运回家,近路也要几天,有的要用十几天。有时为了取材方便,不得不采取异地造船的办法。民国初年,涛雒东小海村一户人家造船,在高兴镇上阳村采集到合适木料。该村交通闭塞,木料外运困难。船主考察到有一小河(川子河)正好流经上阳进入大海,于是大胆决定在上阳造船。木船数月而成,正遇上伏季大水,船家即雇用几十人将船抬入河中,顺流而下,驶入海中,从此该船得名“上阳抬”。
(三)木工的工序
先造部件造船要先做船的大部件,然后组装。古时无机械操作,全凭斧、锯、锛等手工工具。有俗语云:“旱木匠(做家具的木工)靠锯、刨、凿;水木匠(造船的木工)靠斧、锯、锛”。木工最有特点的絶活是“对斧”。一块大木头,要将其修成材,两木工对面站立,每人持一面大斧,同砍一个落点,一人一下,节奏均匀,“乒、啪、乒、啪”落点准确,木屑飞舞,既象一场斧技表演,又象是在合奏一曲节奏明快的音乐,不在造船场地,别处很难见此光景。一条二桅帆船,大部件制作需要一月左右的时间,其余小部件是随做随装。
上墩仪式大部件制作基本完成后,就开始船体组装。组装前须举行上墩仪式,亦叫“铺墩”或“铺志”。“墩”是安放船体的墩台,上墩是在墩台上组装船体的开工仪式,因而要选择吉日,船主摆供,上香焚纸,燃放鞭炮,向海而拜,祈祷诸神保佑造船顺利。木匠将中心骨(龙骨)按要求固定在船底板上,将船的基本轮廓摆出来,此为铺墩。龙骨安好,船的组装正式开始,这一日船主要设宴宴请木匠及铁匠、艌匠以示庆贺。
安脚梁、安堵木帆船的组装顺序,大船与小船亦有区别,但先后有别,要依次进行。大船要先安龙骨,而以造二桅木帆船为例,下边的工序便是安脚梁(肋骨)、安“堵”(舱与舱之间的隔板)。连接底盘的第一块板,叫做“堵根”,“堵”与底盘连接用扒钜(又称扒钉)固定。大桅以后的几道“堵”上沿正中留缺口或安活板,为安大桅做好准备。
安脚梁围板根据肋骨结构,用板将船壳底部围好这道工序叫围板,亦叫镶板。围板固定的材料便是铁匠们现用现打的铁钉(多用两头尖的枣核钉)、扒钜。围板工序完成,船体已现雏型。
安出子、安大柱围板之后接着要安装前后“出子”和安大柱,大柱亦叫(护腮鸟、百家柱)。前“出子”是船头部分的横木,靠近船底盘的一块木料叫“靠山出子”,前上方的几块木料叫“趟浪出子”。镶好前出子后,要安装船尾的几块横木,这几块横木叫后“出子”,其中一块形近“凹”字,俗称“舵揽子”,用以稳定舵杆。大柱子在船后部两边内侧,柱子从底根一直超出船面,用于安拱梁和栓缆绳,一般采用榆树、槐树等硬木。上拉以上工序完成,便是“上拉”。“拉”是木船两舷起拉力作用的圆木,从船头拉到船尾,每边三根(有的大船有4—5股拉),从上往下依次为“二拉”、“大拉”、“三拉”(水拉)。大拉在中间吃力最大,二拉在上边亦叫顶拉或锁口拉。
上拉一要用力气,二要有技术,船拉安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体的结实与否,因而上拉时,船主要到现场送烟、送糖、放鞭炮。晚上设宴庆贺。
、
上拉做船面与船舱上拉后再做船面与舱。先安前后拱梁。拱梁用于支撑蒙子(甲板),后舱三道,前舱两道,浅弧形,硬木制作。根据船的大小设计舱内的构造,做好舱口。然后固定绵梁,以安插大桅。做好舱下的“金刚脚”(船底插桅杆的窝槽)。“金刚脚”与前后两个脚梁紧紧相扣,用以悬托桅根。然后再在船的后尾上端安“舵梁子”。舵梁中间有凹槽,可以稳固舵杆,左右各有橹锥。接着铺设甲板,(亦叫“压蒙子”)。甲板铺好,要安装虎头。“虎头”是在船的最前沿上端的横木,上面装有虎牙用以稳固锚缆。稍微大一些的船,有后艄楼子,因而要装山座。“山座”也叫“燕翅”,在船尾两侧,三角形,向上翘起,由“后梢板”、“后护水板”组成。两“山”顶端,有横木连接,此横木叫“担梢梁子”,用以搁放大桅。“担梢梁子”之下装“绞关”(绞车),用来提舵与下舵。安“兜腚板子”,“兜腚板子”用多块竖板拼排而成,吊在担梢梁上,成一悬空小平台,为掌舵、坐息和便溺之用。后做舱盖,舱盖俗称“锁封”,两舱盖之间要有流子,便于排水。
安金头、雕龙眼在船体基本组装成形,便要安“金头”和雕“龙眼”。安“金头”即钉上船头迎浪的面板。金头是斩风劈浪的“出头椽”,因而必须是木质坚硬的槐木或榆木板。上好金头,船主体已基本完成。
木匠最后还要为船做眼睛(雕龙眼)。“龙眼”设在金头两侧,要用黑白色彩涂描,。中间涂上从公鸡冠子上取来的鲜血。龙眼上各钉一个大钉,谓之“元宝钉”。龙眼必须是工头亲自雕刻,别人不得插手。龙眼大小要与船体比例适中,有时过大或过小,往往会成为趣谈,该船也会因此而得诨名,如“大眼贼”,“小眼猴”等。龙眼安好后,船主要给工头一个重重的红包作为褒奖。
做桅、编舵船体基本完工,木匠师傅开始做船桅、编舵。桅有大小之分。造大桅俗称“请大将军”。桅根为方形,安坐在舱底“桅窝子”(金刚脚)里,前面依靠大绵梁、二绵梁,后有大档、二档,和桅夹子支撑,在“金刚脚”处的缝隙之间填进结实的硬木块(叫“点”亦叫“好汉子”)以使桅杆固定。桅顶部设滑轮组,便于升降船帆。桅最顶端设桅旗(龙旗),旗飘可辨风向。船的小桅俗称“二将军”或头桅,树立于船前首,以圆杉木为之。行船,跑长途,风力适宜时,在大桅升帆;短途、拉网作业及大风时在小桅升帆。
编舵,是木工最后的工序。船舵是船的根本,渔家特别看重船舵,俗话说“舵是船的根”,又说“秤不能离砣,船不能离舵”。船舵由舵杆、舵扇、舵牙组成。舵扇由数块板拼作。舵杆要用家槐,上、下用四--五道铁箍套紧(舵杆与舵扇连接的中间部位要留出小一段空间,用以跑舵揽)。舵扇周边用硬木镶边叫脱泥。“舵牙”是安在舵杆顶端的横木,用以左右扳舵。
(四)艌船工序
造船过程中,当木工开始做桅、舵的时候,艌匠师傅便开始了紧张地艌船工作。艌船是用桐油拌生灰和麻丝,将船缝艌紧,使其紧密结合不漏水。艌船的整个工序中艌缝是关键。船缝又分板缝和钉缝。艌缝,是将麻丝沾上桐油,用钝凿嵌进缝里,用斧子轻轻敲击钝凿将其砸紧,然后用桐油石灰泥抹平。当全部船缝都艌好以后,最后将船体刷一遍桐油,艌缝就算完成。
艌船要先“搓麻”,即用桐油均匀地把麻丝浸透。然后是搭油(刷油),用小刷子均匀地把桐油刷在船板缝中。而后是抹灰,把调好的灰泥抹进板缝。再后是艌麻,用凿子一层层把麻丝艌到木板缝隙的深处。在艌麻过程中,要一层一抹灰。最后是用灰匙反复地在工作面上敲击,如修路的压路机反复碾压一样,使艌进的船体的麻丝泥灰浑然一体(老工匠说的要九叠十八艌即指此)。
艌缝是个细活,又是个技术活。旧时大户人家艌船特别讲究,传说有一大户要求每个艌工每天只艌3尺缝,要以锥针扎缝验收,以针扎不进为准,为的是保证艌船质量。艌缝
船缝艌好之后,要求油灰抹的平滑、结实,有的用一个黄豆放上去,要一气吹着黄豆从这头滚到另一头。“眼里藏不得砂,船上容不得针”意思是艌船时要连针尖大小的缝隙都不能遗漏。艌缝时要把钉眼处理好,并做好防锈蚀。一条船木工很少用卯榫,几乎全用铁钉连接。到底用了多少鈀头钉、扒钜,枣核钉,谁也记不清。有俗语:“天上多少星,船上多少钉”。这些钉头都不能暴露在外边,木工要把这些钉头作屏蔽处理,艌匠则要用桐油将这些钉子头涂好,然后将缝隙用麻丝艌紧,用石灰膏将缝隙抹平,使钉子头隐蔽在船体内,最后将船体上油或上漆。一条大风船(黄花船),船体上除了横缝,竖着一排排的钉缝错落整齐,用石灰抹过后,远望船体外观如砖砌的墙壁。
艌匠用的工具是斧子和凿子,斧是钝斧,不能砍,只能砸;凿是钝凿,不能凿木,只能艌缝。他们的拿手绝活是“排子斧”,当新船造好后,船体在坞上,一溜排开十几个艌工,由一个领工用斧轻敲艌凿两下“砰砰”,接着十几把斧便一齐和着节奏敲击艌凿“咚咚咚”,砸入船缝,这样“砰砰、咚咚咚”“砰砰、咚咚咚”反复进行,而且不断变换着鼓点,像是劳动号子,又像是铿锵的音乐。整个造船场地上,木头的芬芳,桐油的浓香和着铿锵顿挫的音乐,令人振奋。当艌船完成,船体上油,新船船体的建造宣告竣工。
(五)制锚(打锚)
木工完成全部工序后,铁匠为渔船制作船锚。旧时没有现代化烘炉锻造,不能机械化操作,渔船上用的铁锚都要人工锻打。打锚技术要求很高,黄花渔船用的铁锚一个几千斤重,要到江苏定打,而且一个锚要打几个月。一般几十斤到几百斤的铁锚,就在造船工地上锻制。解放初期,在日照沿海只有石臼朱师傅爷俩和涛雒的王小眼师傅打造的最好。
打锚,是件大事,一听说打锚,便有了许多村民前来围观。为了喜庆,船主除了要给师傅们准备香烟点心等,还要给围观的人们分糖、分烟,然后焚纸,烧香、放鞕炮。打锚的工序是先分别打造好部件,然后组合煅接,最后套箍。一根长长的锚杆几十斤重,坯料是一根粗长的圆铁棍。用炉体上部高架上的吊具将铁棍吊起,一端放在炉火上。老师傅掌握火候和指挥。当铁棍前端部位烧到火红透亮,将铁棍吊起移到砧子上,然后两个徒弟各自高高抡起大锤,用“悠锤”猛打。老师傅指挥翻转铁棍,中口喊令,“打!”“打!”,只见一锤下去,火星溅出几米远,直到铁件锻打成型。然后锻制四根锚齿,及套箍,最后煅接组装。铁锚的结实与否,组装是关键。师傅们先将两个锻件的相接部分同时烧好,然后抓住火候,将相接的部分叠在一起,快速锻打。当四根锚齿全融合完,由师傅校正锚齿角度,使四个锚齿按比例均匀排列,最后将套箍套在锚齿与锚杆粘接部位。最后将锚杆与锚齿的结合部及套箍同时烧红套在一起,用锤将箍敲紧定形,整个制锚工序即告完成。
(六)新船命名与竣工仪式
新船落成,船要起名。起名一般在落成典礼的酒宴上,请木工工头命名,也有请懂文墨者定名。不论怎样,新船一旦命名,哪怕几经拍卖,名字不可改变。
船的起名很有妙趣,有大名,也有小名或浑名。大名如:“张大兴”、“陶大顺”、“张二升”等,大都随船主的名字而得名;有的也根据船家铺号起名,如“同泰”、“兴陶”、“裕昌”、“新兴”等;还有是根据船的形体特点命名,如船体修长的称“大扁担”“二扁担”,船体高深的叫“大靴子”,船壳厚实的称“大棉袄”,船壳单薄的叫“薄逛”,船壳结实的叫“新铜壳”等。
有的体现船主意愿的吉祥语亦可做船名,如“新元宝”、“大发”、“硬发”、“早发”、“一路顺”等;有的又可以根据造船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由木匠工头为船起诨名。个别不雅的诨名尽管不好听,但一经提出,船主不能随意改,否则会认为不吉利。这时大家会圆场:“赖名孩子好养活,赖名渔船发大财”,于是一个诨名也就成了正名。桥东头一条船在试航时船头昂得很高,犹如兔子跑起来的样子,于是该船得名“兔子头”;有一船主在造船时茶叶供应不足,工匠们整天喝白水,于是该船得名“大清茶”;有一船主伙食做的不好,工匠们整天吃煎饼、白菜,于是该船起名“小白菜”;有一造船场地雨后蛤蟆成群,于是该船叫“大蛤蟆”等等。
新船落成,照例要举行下水仪式,在日照沿海这叫“开光”。开光后,即可试船,俗称“下河”。下河时要上香、焚纸、大放鞭炮以敬神灵。并满船插上亲朋送的贺旗,也有插上摇钱树(带叶的青竹)等祈祷渔船生意红火。亲朋邻里聚集岸头,欢送新船下水。开光的另一内容,则是宾朋贺喜,船主同时邀请村内有名望的族人与亲朋一起共同参加开光仪式,然后一起登船出海试航。试航的晚上,船主要到海边祭海,敬龙王、海神娘娘、风神、鱼神,并在新船上住一宿,这称之为“压船”。
(部分照片由日照市女摄协家协会提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