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铅笔道记者王姝
?导语
出海热,但凡与任一行业结合,都可能成为资本的宠儿。但这个行业,不太可能是媒体。
1万米的高空中,一架飞机自班加罗尔飞往北京。胡涂躺在座椅里,思绪良多。几天前,他创立的“洋葱范”清盘,此时距离他成立公司刚好1年。
“洋葱范”是一家立足印度的出海媒体,以媒体的形式,对接国内外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从事FA等相关业务。
近年来,随着国内资本频频流向海外,类似“洋葱范”这样的出海媒体日益增多,如“白鲸社区”等。
胡涂的亲身经历告诉他,答案并不是这样——一年创业试错,“洋葱范”已破产清算。
症结在于变现渠道太窄,难已产生收入:纯国外团队项目看似百花齐放,然而不受国内投资人信任;国内出海项目容易得到投资机构青睐,但数量有限。
“白鲸社区”境况略微安全,虽已撮合10单交易,整合营销、企业服务等亦有收入,但盈亏勉强平衡。
出海媒体繁荣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何?
注:胡涂、魏方丹和谢佩甫已确认相关事实无误,但全文未经审阅,由铅笔道综合各方而成,内容仅供参考。
融资万1年耗尽区域市场难以为生◆“洋葱范”创始人胡涂
年9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Paytm。印度,这块地处南亚的神秘土地,突然在创投圈内名声大噪,引得各大投资机构蜂拥而至。
同月,看着这些消息的胡涂,辞去工作,来到班加罗尔,成立“洋葱范”。短短半个月间,他建立起10余人的媒体团队,并趁热打铁,召开了第一场“中印投资路演”。
投资峰会消息一出,多个项目前来报名。
去年12月底,“洋葱范”获得万元融资。今年8月,胡涂带着20个项目回国对接资本。机构对这些项目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常常邀请胡涂来讲讲印度。
然而故事却止步于此,一提到投资,他们就退缩了。一个月内,胡涂不断碰壁,常常费了半天的时间去谈,却没有任何收获。
过程中,他渐渐了解投资机构的想法。投资人大多不了解印度国情,语言不通,无法完全信任国外团队。并且,由于各国经济环境与政策不同,退出机制也相对复杂。
基于此,哪怕是现金流良好的项目也难逃厄运。胡涂手上就有这样一个项目,4个人的团队,花了不到5万人民币,获得了万网页访客,运营能力很强。然而,国内机构仍不愿意投资。“你说这找谁说去!”胡涂无奈地摇摇头。
媒体出海,看似离钱很近,实际离收入很远。折腾了几个月,胡涂只撮合成一单。“这也是目前中印早期项目FA撮合成功的唯一一单,万美元,佣金2%。”
投资人出海,看似需求旺盛,实际并不信任(印度)本土团队,反而当地创业的国内团队最受欢迎。然而据胡涂透露,在印度,纯中国血统的项目很难找到。“哪怕是有一个中国人的项目,数量也不过十几个。”
除FA外,“洋葱范”的内容业务也举步维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