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编者按:
在未来可能发生的海峡军事行动中,长期封锁是可能性最小的战略选择。
记得上个世纪90年代,在西太平洋军力平衡甚至是两岸军力平衡还十分不利于大陆的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不少军事期刊专门研究了一阵用水雷和潜艇实施战略封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军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的建设日臻完善,这样的研究自然成了老军迷眼中一份有趣的回忆。
霍姆斯先生的这篇文章,站在为海岛出谋划策的角度,对于单纯依靠海上封锁实现国家统一为什么不可取进行了一番论证,算不得特别高明,但是别有趣味。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将美国内战与海峡问题进行类比的文章,所以特编译如下,与诸君同乐。
此外,考虑到目前岛上的经济结构,恐怕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军事封锁,而是能不能下决心对涉岛经济政策做一些必要的调整。这才是目前国际地缘战略形势下真正有力和有可能采取的“封锁”行动。
中国能封锁海岛吗?这个海岛被大陆描述为一个不听话的省份。当然。如果中国选择武力解决两岸僵局,中国军队无疑会这么做。与此同时,解放军指挥官是否会将海上封锁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主要手段?值得怀疑。他们将进行封锁,但那是作为两栖进攻等更果断措施的辅助手段。
中国军队可以部署封锁线,迫使防御一方在岛屿周边延展战线,从而摊薄防御力量,而中国军队则准备横渡海峡进行集中打击。中国军队希望直接的行动能够产生干净而迅速的结果,给亚洲、美国和世界带来一个既成事实——一个已经达成的结果。封锁可能会提高其成功的可能性。
但封锁战略难道不能让中国避免两栖攻击可能带来损失、代价和外交打击吗?好吧,封锁本身就有风险。最值得注意的是,封锁是进展缓慢的行动。任何封锁本身都不能带来中国想要的迅速结果。恰恰相反。海军历史学家朱利安·科贝特解释说:“在没有其他帮助的情况下,海军封锁的压力只能通过逐渐耗尽对手力量的缓慢过程来发挥作用”。这个过程对目标的影响是渐进的,“对我们自己的商业社会和中立者都是不利的。”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得罪所有人的过程,正是大陆方面希望避免的,也是科贝特列出的原因。这样做会给对手创造机会。
中国海军可以在岛屿港口附近或远处驻扎和拦截船只。封锁的目标是让岛民饥饿,剥夺他们为现代工业经济提供动力所必需的自然资源。这将需要时间并造成巨大的痛苦。正如科尔贝特所预言的那样,这将在国际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鉴于这些现实,战斗人员通常认为封锁是令人不快的,除非伴随着更直接的战略。但即使这样,封锁也是一个艰难的行动。例如,美国内战证明了封锁战略在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风险。
第一,外部势力的想法是重要的,而政治领导人用来描述事物的语言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战争一开始,亚伯拉罕·林肯政府就错误地宣布,联邦海军将对分离的邦联实施封锁。封锁是合法的战争行为,它赋予交战双方同等地位和一定程度的合法性,意味着战争中的一方可能会获胜,并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好好想想。战争是合法的交战双方在不能通过外交解决分歧时所做的事情。联邦的领导人们想给南部联盟打上叛乱分子或海盗的烙印,否认南部的合法性,阻止外国势力给予南部外交承认或以其他方式介入。联邦官方的说法认为这场战争纯粹是内部事务。然而,华盛顿却无法挽回其外交和法律上的错误。早期的失误使欧洲列强插手这场斗争的可能性增大。他们可能会进行和平调停,使南部邦联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事实上,英国和法国确实考虑过通过外交手段卷入这场纷争。最后他们的决定取决于战场的命运。伦敦和巴黎都不准备把外交资本押在一个可能的失败者身上,但欧洲人可能会支持一个陷入僵局的南方。直到联邦在内战中获胜这一点变得明显,欧洲大国完全才放弃干预的幻想。
历史学家塞缪尔·弗拉格·贝米斯(SamuelFlaggBemis)对这一事件做出了悲观的判断:“国内纷争会招致国际干涉。这是一条外交公理“这是一条不能被忽视的公理。在统一战争中,中国有理由担心外部势力的干涉。因此,中国完全有理由采取更积极的行动,而不是依赖一种缓慢的、政治上令人担忧的战略,比如封锁。
第二,如果说美国内战凸显了海军封锁所固有的问题,那么它似乎也揭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任何渴望在有限的战争中迅速取得胜利的国家都试图在外交上孤立其对手,从而在军事上孤立其对手。这样做能够阻止外部干预。孤立敌人简化了战略问题,使战斗保持一对一的状态。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内战史提供了一个外交策略,以阻止美国站在台湾一方进行干预。中国人善于运用文字游戏来达到政治效果。年,中国颁布了一项法律,保留使用武力解决两岸僵局的权利。这部法律译成英文,标题是“反分裂国家法”。这个词的选择不可能是偶然的。把这项法律描述为反对“分裂国家”的措施,而不是更准确的翻译“民族分裂”,似乎是想在美国政治领导人和选民的心目中唤起对美国内战的回忆:大陆扮演了北方的角色。这使得海岛一方成为南方邦联。
中国的战略看起来有些自作聪明,但实际上是有道理的。在美国人的记忆中,分裂国家是奴隶贩子、邪恶分子和民族团结的敌人所做的事情。哪位美国总统会冒着战争的危险去拯救一个现代的邦联?当然,海岛和邦联之间的相似性并没有被美国认可。但有些美国人可能会接受这种比较。北京方面至少可以希望,这种类比的内在情感影响会促使华盛顿在辩论应对冲突的政策和战略时犹豫不决。
犹豫不决将使解放军有时间完成任务。再说一遍,时间就是中国所需要的。如果中国真的将其战略集中在封锁(或其他外围战略,如空中轰炸)上,这样的犹豫不决可以部分缓解科贝特提出的渐进主义陷阱。这是一个值得一试的外交策略,无论解放军决定如何在海峡的行动。
文字游戏是否有效是另一个问题。外部势力是否真的相信中国对岛屿的诋毁,这是值得怀疑的。他们可能会在和平时期安抚夸夸其谈的中国。他们甚至可能撤销外交承认。当中国军舰和战机试图“扼杀”一个正在抵抗的“开放社会”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在外交上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好形象。北京方面可能担心,当外界被迫做出选择时,他们会来帮助海岛。更重要的是,它希望精确而迅速地实现统一,而不是满足于一种可能一事无成的渐进主义策略。
第三,美国内战为中国提供了战略和行动上的教训。他们将使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冷静下来。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曾在联邦海军(UnionNavy)执行封锁任务,他回过头来嘲笑自己海军摇摇欲坠的警戒线。马汉坚持认为,南方人本可以在联邦海上封锁线的某个地方集结兵力,冲向公海。然而他们没有这样做,北方的封锁仍然存在。那么如果中国利用自己在人口、工业和经济方面拥有的压倒性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单独的海上封锁取得胜利吗?
不一定。海岛与美国南部在物理上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美国南部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稀少的地区,与敌人的陆地边界不断扩展和相互渗透。河流是另一个战略负担。马汉指出,一旦联邦海军强行越过新奥尔良进入密西西比河,并从那里进入大陆内陆深处,南部邦联就“心甘情愿地承认了失败”。联邦海军一边封锁南部海岸线,一边从内部肢解南部邦联。
但海岛更像古巴,一个被马汉称为迷你大陆的岛屿,其居民可以绕过封锁线。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其人民很难挨饿。岛上军队可以来回机动,探测和利用封锁线中的弱点。马汉将古巴视为当时美国海军基地的主要资产,那还是英国海军称霸海上的时代。当时在加勒比海或墨西哥湾与英国进行海战仍远不可想象,尽管可能性不大。
与古巴的比较应该会让海岛的防守者感到振奋,同时也会让中国知难而退。海岛和古巴之间的相似性并不完全准确,所有的比较都是如此。最明显的区别是:古巴东西两端距离大约英里,而台湾的南北长轴只有大约英里。面积很重要。然而,海岛的海岸线凹凸不平,地形多山,民众对其战略特征了如指掌。它有自己的优势,以抵消地理规模的不足。岛上武装部队必须使这些地理特征发挥最大的作用。
古巴的例子表明,海岛的保卫者不仅可能克服封锁,而且有望击退两栖攻击。北京需要尽快取得胜利,剥夺海岛及其保护者采取武力行动的时间。海岛一方主要需要拖延时间。
海岛政府会试图延长两岸战争的时间,提醒国际社会自己是一个“战士”,同时让美国和其他可能的救援有时间做出反应抵达战斗现场。研究美国内战可以给海岛带来好处,向海岛方面展示如何通过外交、法律和军事战略为他们的宿敌制造麻烦。制造麻烦就是海岛的全部策略。科贝特的战略指导:让事情变得更糟会让事情变得对你有利。如果海岛方面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一切资源,使海上行动对中国成为一种痛苦,那么就可能会经受住考验。
(詹姆斯.霍姆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海洋战略系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