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子也是有记忆的,它记得温度、味道、情感,也会记得食材最初的味道。
”舟山人生在海边,长在海边,海的味道自是尝了不少,顿顿有海鲜也早已成了习惯。舟山米面加透骨鲜的海鲜搭配而成的舟山海鲜面更是一道地道的美食。
来舟山吃过海鲜面的游客都会赞叹:舟山的海鲜面,真叫天下第一鲜,只要吃过一回,这辈子就忘不掉了。
今天,小编带大家去尝尝在舟山火了近百年的巴哈面店。它坐落在沈家门西大街14号,与街上古色古香的环境倒也映衬,这间不足三十平米的面店已在这儿足足78年了,陪伴了近3代的岛城人。
巴哈面店的创始人巴哈(又名林懋和,已故)原是福建人,年轻时为躲避战乱到了舟山沈家门,凭着祖传做鱼丸的手艺开店谋生。因为巴哈踏实肯干,鳗干鱼丸面又有着独特的风味,所以不久之后,大家都知道这个福建人做的鳗干鱼丸面好吃。
几十年来,巴哈面店以传统手艺、独特的鱼丸祖传秘方吸引着八方来客,很多人慕名而来,只为尝尝这碗火了几十年的巴哈鳗干鱼丸面。如今,巴哈面店传到了小女儿林幼琴婆婆的手上。
巴哈面店的招牌是鳗干鱼丸面,透骨鲜的巴哈鱼丸与鳗干,再吸上一口汤,简直让人唇齿留香,念念不忘。
巴哈鱼丸是用本地新鲜的鳗鱼剔骨做成鱼浆,再手打至少一小时以上,尽可能激发出鱼肉的劲道和鲜味。
林幼琴婆婆右手握着小勺,左手捏鱼浆,加入肉馅后,便用虎口一挤,再用小勺接住放入清水中,而后便可烧煮制成熟鱼丸等待备用。
鳗干则是用了刚才留出的鳗鱼皮肉,并根据多年制作经验进行搅拌、腌制、烹饪。
好的食材与用心的制作才能成就一碗好面。林幼琴婆婆每天坚持早起做鱼丸、鳗干,还有一些熏鱼、带鱼等浇头,亲力亲为,几十年如一日。
新鲜的食材,鲜到眉毛都掉了的汤,再来一把海鲜面标配的细长米面,丝丝缕缕,久煮不烂,入口韧道爽滑。这样的“三件套”才能让煮出来的海鲜面更鲜、更香、更入味。
“嘎噔”一声打开煤气,随之传来轰轰响。每一碗面都是单独用铁锅烹制,锅烧热,倒入以鳗干、鳗头、鳗尾巴、鳗骨煮熬成的浓郁醇香的汤汁,再放入新鲜鱼丸、鳗鱼干等食材和面条,鲜味在汤水食物间穿梭、渗透,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不一会儿,一碗鳗干鱼丸面便可端上桌,鳗干鱼丸和其他浇头铺满了整碗面,还未入口,就已经被这一碗“色香味”给征服了。
鱼丸油光滚圆、小巧玲珑,一口咬下,丸子和汤汁的鲜味便在口腔里乱窜。加之鱼丸中还裹有猪肉沫,多了几分丰富的口感。
鳗干片片白嫩,嚼起来十分有劲,面条柔韧,再喝一口汤,那真是美味鲜香,让人回味无穷。连鱼丸带面干完一大碗,你只会悔恨自己胃不够大。
几十年来,巴哈鳗干鱼丸面的味道已刻在人们的心中,也获得了不少官方认证。“普陀特色小吃”、“舟山首批老字号”、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六批舟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曾被央视媒体采访过。
近百年的传承,巴哈面店不忘初心,用心做好鱼丸面,相信珍贵的巴哈鳗干鱼丸面制作技艺会一直传承下去,迎接各方食客……
店内是大锅升腾着的烟火气息,店外是热闹、古老的街坊市集,热腾腾的蒸汽已经在这儿冒了几十年了。对我们舟山人来说,这口面记在心中不仅是因为它色香味俱全,还因为它为我们保存了一段记忆,承载了我们的情思。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来舟山,一定要试试我们的老味道。
文章好看点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