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年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本次规划期限为-年。2、规划目标以渔业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农业农村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和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福建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成果、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承载力等为依据,以优先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和稳定漳州市基本水产养殖水域、实现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划定漳州市管辖水域滩涂的功能、类型、管控要求及适养水域滩涂的养殖方式、规模、管控要求等,推动全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渔民增收。3、重点任务()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通过规划,明确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的范围、功能和管控要求。对应该受到保护的水域滩涂,明确禁止或限制其养殖生产活动。禁养区内的水产养殖,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限养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禁止和限制养殖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的水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对适宜养殖的水域滩涂,通过科学设定管控要求,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布局养殖生产和合理配置养殖模式、养殖品种、生产规模等绿色养殖,优先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实现水产养殖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2)稳定基本养殖水域通过规划,把适宜养殖生产的水域滩涂,明确划定为养殖区。一方面,通过规划明确漳州市保持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的基本养殖水域,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定管控要求,明确对侵占规划养殖区的其他作业,必须与水产养殖生产相兼容,且必须予以相应经济补偿或生态修复等,保障渔民合法权益。(3)发展高质量水产养殖业通过规划实施,不仅明确划定适宜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水域滩涂范围,而且通过合理布局养殖生产,引导和扶持传统养殖业实现产业升级,拓展湾外开放海域及30米等深线以外深远海等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发展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基地)和健康养殖示范场(基地),推广应用其他应用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动漳州市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养殖效益型的高质量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第四节基本原则、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形成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总体思路,根据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大纲的具体要求,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制定本区域养殖水域滩涂使用管理的具体措施,科学编制规划。2、坚持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开展水域滩涂利用评价,保护水域滩涂生态环境,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合理安排产业发展空间。要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3、坚持合理布局、转调结合的原则稳定淡水和海水池塘、工厂化养殖,调减过密近海网箱和筏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发展水产苗种产业和休闲渔业,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4、坚持总体协调、横向街接的原则要将规划放在区域整体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考虑,规划编制要与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相协调,同时注意与本地区城市、交通、港口、旅游、环保等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避免交叉和矛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五节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漳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其中,淡水水域滩涂规划范围为漳州市管辖各县(市、区)行政区域界线内的水库、河流、池塘等,包括芗城区、龙文区、华安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等内陆县(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等沿海县(市)以及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古雷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区的水域滩涂,淡水水域总面积.7公顷。海水水域滩涂规划范围北起厦门-漳州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及其延伸线,南至闽粤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向陆一侧至海岸线,向海一侧至领海外部界限,规划海水滩涂总面积为.23公顷(如图.)。图.漳州市水域滩涂规划范围图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地理位置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东经6°53′—8°09′,北纬23°32′—25°3′,地处闽南金三角南端。东北部与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同安区及泉州市安溪县相接,与厦门岛、金门县隔海相望;西北部紧连龙岩市的永定区、新罗区和漳平市;西南部与广东省汕头市、潮州市接壤。全市现辖二区一市八县,即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诏安县、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长泰县和华安县。此外还拥有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其中龙海市、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和诏安县为沿海县市。2、地质地貌辖区地势由北西向东南倾斜,地貌依次为中低山、丘陵台地和冲海积平原,有福建省最大的平原—漳州平原。博平岭横亘于西北,戴云山余脉深入北部境内。平和县的大芹山主峰海拔.5米,为漳州市第一高峰,漳州辖区内九龙江水域面积48.2平方千米,为本市第一大河流。海岸地貌主要类型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河口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人工堤岸。潮间带地貌类型以泥滩为主。3、水域滩涂的类型范围及面积数量漳州市水域滩涂总面积约公顷,其中淡水水域面积.7公顷,海域面积.23公顷。辖区内现有陆地(淡水)水域总面积约.7公顷,水域资源类型有水库、河流和池塘等。其中:水库共座,总库容2.5亿立方米,总面积公顷。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2座。漳州市境内的主要河流流域面积约公顷。主要河流有九龙江(北溪、西溪、南溪)、鹿溪、漳江、东溪、梅潭河等,除梅潭河流入广东省大埔县外,其他都独流入海。辖区内共有池塘面积约公顷和其他水域面积约公顷。漳州市管辖海水滩涂面积.23公顷,其中,滩涂面积公顷;海域面积公顷;沿海池塘面积公顷。漳州市海岸线总长75千米,岸线曲折多湾,有厦门湾(九龙江口)、佛昙湾、旧镇湾、东山湾、诏安湾、宫口湾等半封闭性港湾和隆教湾、浮头湾、乌礁湾等开放性海湾共20多个。其中,厦门湾(九龙江口)海域公顷、佛昙湾公顷、旧镇湾公顷、东山湾公顷、诏安湾公顷、宫口湾公顷。目前适宜养殖的海水滩涂面积有.48公顷,适宜远期养殖面积.0公顷。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气候漳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雨量充沛,平均降雨量毫米左右,年日照个小时,无霜期天以上,是个天然“大温室”。四季常青,物产丰富,素有“鱼米花果之乡”的美称。2、水文径流九龙江全长千米,流域面积.47万平方千米,多年测定平均径流量为45亿立方米;鹿溪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全长64千米,多年测定平均径流量6亿立方米;漳江干流全长66.2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多年测定平均径流量0.亿立方米;诏安东溪长0千米,流域面积48平方千米,多年测定平均径流量9.58亿立方米。潮汐漳州市北部九龙江口至旧镇湾,潮汐基本为正规半日潮;南部东山湾、诏安湾等潮汐则基本为不规则半日潮,其潮汐不等比较明显。潮流厦门湾(九龙江口)海域潮流属半日潮流,往复流,潮流的流速流向因地而异,潮流变化比较复杂。旧镇湾潮流也属半日潮流。东山湾和诏安湾的海流主要为不规则半日潮流,往复流。波浪该海区的波浪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涌浪出现频率大于风浪。3、自然灾害台风每年6月至0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2级以上。台风常带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近年造成水产养殖严重经济损失的台风主要有年9月“天兔”台风、年9月的“莫兰蒂”台风等。其中影响较大的“莫兰蒂”台风造成全市人受灾,转移人口人,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84亿元,对沿海县市网箱渔排、渔船、池塘等养殖设施造成严重损坏。赤潮近期主要有年6月龙海港尾、漳浦佛昙近岸海域发生链状裸甲藻赤潮,在牡蛎、贻贝样品中均能检出麻痹性贝毒。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陆域水生生物资源状况漳州市陆地(淡水)水域鱼类有47种,分别属于4科44属,主要为鲤科鱼类,有26属27种;其次是鮠科,有3属3种;其它3科5属7种。常见品种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乌鳢、胡子鲶、鲈鱼、鲻鱼、罗非鱼、赤眼鳟、鲮鱼、泥鳅、黄鳝、日本鳗鲡等。甲壳类:常见甲壳类有中华绒螯蟹、青虾、沼虾等。贝类:常见贝类有田螺、河蚬、河蚌等。爬行类:常见爬行类有中华鳖、乌龟等。两栖类:常见两栖类有棘胸蛙、青蛙、大鲵等。水生植物:常见水生植物有茭白、荸荠、莲藕、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小浮萍等。2、海域水生生物资源状况()初级生产力沿海几个主要港湾海水中的叶绿素α含量春季都比秋季高。从叶绿素α均值分析,旧镇湾最高(均值4.43毫克/立方米),其次是佛昙湾(3.79毫克/立方米)。春秋季初级生产力均值最高的港湾则是佛昙湾(75.0毫克碳/平方米·天),其次为九龙江口和诏安湾。总体分析,漳州市沿海主要港湾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在福建海域中居较高水平,旧镇湾和佛昙湾春季海水中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相对较高。(2)浮游植物共鉴定浮游植物7种,平均细胞密度为.8×03个/升,优势种为柔弱拟菱形藻,中华齿状藻、中心圆筛藻、派格棍形藻、洛氏角毛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2.73;年8月共鉴定记录60种,平均细胞密度为4.56×03个/升,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菱形海线藻、中心圆筛藻、旋链角毛藻等,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2.03。①种类组成漳州市主要港湾的浮游植物种类较丰富。春、夏、秋季各个港湾的总种类数在66-56之间,除九龙江口种类最少在66种外,其它绝大多数港湾出现的浮游植物种类达00多种,种类最多为诏安湾。硅藻和甲藻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衡量浮游植物种类结构重要的指数,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水体环境质量,如果甲藻大量繁殖将引发赤潮。调查表明,漳州市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中硅藻所占的比例最大,各港湾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中硅藻种类占70%以上,甲藻占20%以下。诏安湾海域春、秋季浮游植物种类共鉴定56种,其中硅藻门种类29种,占总种类数的82.69%;甲藻门24种,占5.38%;旧镇湾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54种,硅藻和甲藻分别占73.4%和7.5%;九龙江口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共鉴定66种,硅藻和甲藻分别占95.4%和0.02%。各湾的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具槽直链藻、新月细柱藻、圆海链藻、菱形海线藻等。②细胞数量各个港湾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春季均比秋季高,平均细胞数量较多的港湾出现在东山湾和佛昙湾,其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均值分别高达.84×03个/升和.32×03个/升,说明这两个湾浮游植物资源比较丰富。而旧镇湾和诏安湾的浮游植物较低,可能与贝类养殖密度有关,因为在贝类养殖密度大的海域,浮游植物的数量急剧下降。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受海水的透明度、营养盐及滤食性动物的种类、数量影响很大。在贝类养殖密度大的海域,浮游植物的数量急剧下降。旧镇湾和诏安湾的浮游植物较低,可能与贝类养殖密度有关。③生态特征指数旧镇湾、诏安湾、东山湾浮游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秋季高于春季。旧镇湾、诏安湾海域浮游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较高。多样性指数较高,表明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漳州市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各项生态特征指数在正常范围内,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良好。旧镇湾和佛昙湾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在3.0以上,说明这两个湾属水质较好,污染程度较低的港湾。年漳州市近岸海域5月和8月调查结果,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均值都小于3.0,在2.0-3.0之间,属中度污染水域。共鉴定浮游植物7种,平均细胞密度为.8×03个/升,优势种为柔弱拟菱形藻,中华齿状藻、中心圆筛藻、派格棍形藻、洛氏角毛藻,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2.73;年8月共鉴定记录60种,平均细胞密度为4.56×03个/升,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菱形海线藻、中心圆筛藻、旋链角毛藻等,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2.03。④与历史资料比较诏安湾、东山湾、旧镇湾和佛昙湾年的浮游植物种类数均有减少,种类组成中硅藻占比也明显减少(85.0%以上降至70.0%以上),各港湾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降了2-3个数量级。如诏安湾年浮游植物的种类数为全省最多(73种),细胞数量均值为.3×03个/升,年仅56种,数量也仅66.96×03个/升。东山湾情况相同,年浮游植物细胞数量高达.3×03个/升,年降低至.84×03个/升。(3)浮游动物共鉴定浮游动物及浮游幼虫26种,平均密度为34.8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为66.8毫克/立方米,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夜光虫、五角水母、小拟哲水蚤、短角长腹剑水蚤,多样性指数(H’)平均3.46;年8月共鉴定记录44种,平均密度为.8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为65.9毫克/立方米,优势种为微刺哲水蚤、亚强次真哲水蚤等,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3.54。①种类组成漳州市各个主要港湾春、秋季浮游动物类数范围在26-6之间,诏安湾(春季42,种秋季6种)和旧镇湾(春季48种,秋季59种)种类较多。②生物量漳州市各个主要港湾春、秋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70.3~.2毫克/立方米,东山湾最高.2毫克/立方米(春季主要优势种为球型侧腕水母、拟细浅室水母、中华哲水蚤、百陶箭虫;秋季主要优势种为强额拟哲水蚤、亚强真哲水蚤、异体住囊虫、短角长腹箭水蚤),其次是诏安湾.2毫克/立方米(春季主要优势种为钩虾、中华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小毛猛水蚤;秋季主要优势种为太平洋纺锤水蚤、厦门矮隆哲水蚤、简长腹箭水蚤、近缘疑囊猛水蚤、强额拟哲水蚤),旧镇湾最低70.3毫克/立方米(春季主要种类为夜光虫、强额拟哲水蚤、小拟哲水蚤和海洋伪镖水蚤;夏季主要种类为强额拟哲水蚤、藤壶无节幼虫、小拟哲水蚤、太平洋纺锤水蚤和短角长腹剑水蚤)。③个体密度漳州市各个主要港湾春、秋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佛昙湾最高.4个/立方米(出现大量哲水蚤幼体、厦门矮隆哲水蚤、五角水母、小拟哲水蚤),其次是旧镇湾.3个/立方米(主要是夜光虫密集所致),诏安湾最低28.5个/立方米。④生态特征指数丰富度:东山湾最高3.,诏安湾和佛昙湾丰富度分别为2.99和2.。多样性指数:各港湾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都小于3.0。旧镇湾、佛昙湾和九龙江口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2.0-3.0之间,旧镇湾最高2.。诏安湾和东山湾较低,在.5-2.0之间。均匀度:除佛昙湾最低0.外,其它各港湾浮游动物均匀度均值都大于0.5(0.67-0.)。从漳州市主要港湾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指数分析,诏安湾、东山湾、旧镇湾浮游动物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均值较高,波动范围较小,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但各港湾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都小于3.0,而均匀度多数港湾大于0.5,从均值来看这几个湾属轻度-中度污染水域。浮游动物种类有00种以上,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也比较高,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都大于3.0,说明水质趋势向好,属轻度污染水域。(4)大型底栖动物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2种,平均密度为29.5个/平方米,平均生物量为9.克/平方米,优势种为模糊新短眼蟹、短竹蛏等,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2.78。(5)渔业资源漳州市海域游泳动物资源的种类繁多,生态类群复杂,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海区特点。迄今已鉴定的种类共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5个类型,即:洄游性种类、近岸性种类、河口性种类、岩礁性种类和栖居性种类。其中鱼类最多,约占总种数80%,甲壳类和头足类仅合占20%左右。漳州市海域游泳动物的种类虽然有多种,但其中数量较大,并具较高经济价值的主要经济种类仅有30-40种,如带鱼、蓝圆鯵、二长棘鲷、刺鲳、黄鲫、金色小沙丁鱼、鲐鱼、脂眼鲱、银鲳、灰鲳、乌鲳、鳓鱼、海鳗、多鳞鱚、多齿蛇鲻、长蛇鲻、大头狗母鱼、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鹰爪虾、中国毛虾、拥剑梭子蟹、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等。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和近岸海域污染,目前海区渔业资源仍处于极其严重的衰退状态。第四条水域环境状况漳州市境内河流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总长度达.5千米,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86.7%,污染(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河流长度66.3千米,占评价河流总长度的3.3%。水体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硝酸盐氮和锰。漳州市境内两座大型水库(南一水库和峰头水库),年丰水期水质状况为Ⅰ类,枯水期及其他时段水质状况皆为Ⅱ类。其中南一水库水体,在全年各水期皆呈中营养状态,而峰头水库水体,在丰水期呈中营养状态,非汛期及全年呈轻度富营养状态。漳州市全市近岸海域海水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的面积占83.5%,其中近岸海域的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和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大部分海域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符合第一类或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一些较封闭海湾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较高,如东山湾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漳州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各监测要素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漳州市各主要海湾僧帽牡蛎中的石油烃、铬、总汞、滴滴涕和六六六含量均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除东山湾铅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外,其余均符合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镉和砷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麻痹性贝毒和腹泻型贝毒均未检出。部分河口区的海域水质、沉积物和生物质量均较差。第五条水域滩涂承载力评价、自然条件优越、水域滩涂资源丰富漳州市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暖热湿润、雨量充沛,光照、热量、雨水资源丰富,适合于各种水生生物的繁衍生长;漳州市夏长冬短,冬季水温较高。适宜发展亚热带甚至部分热带品种养殖。漳州市陆地水库溪流众多,水系密布,淡水资源较为充裕,可为淡水水产养殖提供良好发展空间。辖区海域面积广阔,海湾较多,为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丰富的水域滩涂资源。目前由于受技术条件限制,湾外开放海域开发利用严重不足,进一步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空间潜力巨大。2、水域生产力水平较高,水生生物种类资源丰富漳州市沿海主要港湾的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在福建海域中居较高水平。浮游植物种类较丰富,绝大多数港湾出现的浮游植物种类达00多种,各项生态特征指数在正常范围内,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良好。漳州市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比较丰富,有00多种。年浮游动物的5月和8月平均密度分别为34.8个/立方米和.8个/立方米,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6.8毫克/立方米和65.9毫克/立方米,主要港湾浮游动物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均值较高,波动范围较小,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漳州市内陆水域和沿海海滩涂水生生物种类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可供选育、驯养与开发利用。自然水域天然饵料生物繁盛,适宜发展水产育苗与养殖生产。3、水域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但近岸海域出现轻度污染内陆主要河流和水库水质大部分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以上标准,水域环境质量良好。除了城镇临港工业区局部海区外,全市近岸海域海水质量状况良好,大部分监测要素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中的第一类标准,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的面积占83.5%,佛昙湾、旧镇湾、东山湾和诏安湾大部分水质监测要素符合海水水质第一类或第二类标准。适宜发展无公害优质水产品的养殖生产。全市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各监测要素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GB-2)中的第一类标准。各主要海湾的沉积物质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与年比较,年各港湾浮游植物种类数均有减少,种类组成中硅藻占比也明显减少(85.0%以上降至70.0%以上),各港湾浮游植物的细胞数量降了2-3个数量级。此现象说明浮游植物种群结构在变化、资源在减少。漳州市近岸海域属轻度污染水域。主要港湾年和年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指数分析,诏安湾、东山湾、旧镇湾浮游动物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均值较高,波动范围较小,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4、水域滩涂总体上仍具有发展潜力,但主要海湾养殖规模已超过环境承载力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市在市场经济的激励下,水产养殖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养殖品种不断增多,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养殖模式不断更新,养殖产量逐年增加,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漳州市内陆可养水域面积较大,水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养殖水域水质优良,且较为稳定,水产养殖产量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边际产出效益较好,表明现有养殖水域承载力并未超载。但从水产养殖占用水域资源的面积比例(表2-5)看,目前漳州市淡水养殖池塘利用率还不到/3(3.37%),还有巨大的空间可用于恢复养殖生产,而水库水面利用率已高达55.66%,显然已达饱和状态,而且许多水库都是居民饮用水源保护地,因此,已不宜继续发展水库水产养殖生产。海域部分,虽然水域滩涂资源总体利用率仅4.65%(其中海上水域面积利用率2.47%,滩涂利用率27.89%),但是必需指出,因受技术因素制约,目前大多数海上养殖都集中在避风条件良好的宫口湾、诏安湾、东山湾、旧镇湾、佛昙湾等港湾内。而上述目前主要养殖海湾的总面积仅.9平方千米,仅占漳州市海域总面积的4.59%。总体上看,漳州市港湾内水域滩涂已饱和利用,局部海域甚至过度开发,其中东山湾、旧镇湾、佛昙湾等的浅海和滩涂利用率分别达32%和42.45%(按面积计算),超过“福建主要港湾海水养殖容量调查与估算”及其他相关资料要求的“贝类养殖面积不超过本港湾海域面积的20%;浅海网箱养殖面积不超过本港湾海域面积的0%”等要求。湾内网箱养殖和海上筏式养殖等养殖密度过高,已对海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诏安湾中北部海域由于牡蛎吊养密度过大,养殖区缺乏充足的浮游植物等生物饵料,导致贝类生理活性降低,生长缓慢。显然,港湾海域养殖生产总体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状态,养殖规模已超过环境承载力。与此同时,湾外开放性海域的巨大空间资源则严重开发利用不足,是今后水产养殖业拓展发展空间的最主要方向,而且一旦开发成功“安全、效益、绿色、景观”的湾外开放性海域名优水产品养殖技术条件,将有力地推动漳州市水产养殖业迈上新台阶,有力地促进漳州市水产养殖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另外,按照《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年)》,位于东山县东南部乌礁湾海域已经规划为旅游休闲娱乐区和珊瑚海洋保护区,目前在该海区开展的季节性藻类养殖,应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布局。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第一条水产养殖发展现状、渔业经济基本情况改革开放40年来,漳州市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源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渔业经济,不仅使渔业这一海洋经济传统产业成为漳州市主要农业产业之一,而且对全省渔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年,全市渔业人口23.23万人,渔业从业人员4.63万人。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83.34万吨,位列全省第二位。其中捕捞产量43.52万吨(海洋捕捞37.6万吨,远洋渔业5.00万吨,淡水捕捞万.36吨),养殖产量39.82万吨(海水养殖产量4.28万吨,淡水养殖产量25.54万吨),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76.26%(如表2-)。年,漳州市渔业产值.72亿元,渔业总产值占漳州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的32.6%,创造渔业增加值32.6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3.8%。年,漳州全市加工水产品总量00.27万吨,产值.63亿元,其中水产品出口创汇73亿元,占全市出口的33.7%,出口额迄今已连续多年位居全省之首(如表2-2)。表2-年漳州市渔业生产情况统计表水产品总产量(吨)其中水产养殖面积合计(hm2)其中海洋捕捞远洋渔业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海水养殖淡水养殖4583763427555253注:资料引自《年漳州市渔业统计年报表》表2-2年漳州市渔业经济统计表渔业经济总产值(万元)海洋捕捞(万元)海水养殖(万元)淡水捕捞(万元)淡水养殖(万元)水产苗种(万元)渔业工业和建造业(万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万元)603555703806注:资料引自《年渔业统计年报表》“十二五”以来,漳州渔业结构持续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从年的42:49:9进一步优化到年的35:5:4,第一产业所占比例继续下降,第三产业比例明显上升。2、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比例漳州市管辖范围内的水域滩涂面积共约公顷。其中,海水水域滩涂总面积.23公顷,主要包括滩涂面积公顷,海域面积公顷,沿海池塘面积公顷;内陆淡水水域总面积约.7公顷,主要包括水库面积公顷,主要河流流域面积约公顷,池塘面积约公顷,其他水域面积约公顷。年,漳州市水产养殖总面积公顷,占水域滩涂总面积的6.75%。其中,淡水水域养殖面积公顷,占淡水水域总面积的54.4%;海水水域养殖面积公顷,占海水水域滩涂总面积的4.8%。年,漳州市各种水域滩涂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如表2-3和2-4。表2-3漳州市淡水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情况表区域对比项分类面积(公顷)合计池塘水库主要河流流域其他水域漳州市淡水水域面积2870淡水养殖现状48利用率(%)84.....4表2-4漳州市海水水域滩涂开发利用情况表区域对比项分类面积(公顷)合计海上滩涂其他水域漳州市海水水域面积海水养殖现状6444436740利用率(%)2....、水产养殖情况及其养殖品种漳州市水域滩涂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水产养殖业发达,并带动水产品流通和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年,全市专业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达人,另外兼业和临时从业人员数万人,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漳州市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十二五”以来,漳州市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巩固石斑鱼、青蟹、鲍、凡纳滨对虾、鲈鱼等优势品种养殖业发展,不仅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石斑鱼之都”称号,漳州石斑鱼、漳州白对虾、漳州罗非鱼、云霄巴非蛤4个养殖品种也被列入福建“十大渔业品牌”。截止年,全市水产商品已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64个福建省著名商标和36个福建省名牌产品,“江东鲈鱼”等0个水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尽管近年由于公路、铁路、工业、城市建设等发展,部分养殖水域被征用,但漳州市淡水养殖业近年来仍持续、稳步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部分沿江的低洼地、低产田被改造为养殖池塘;山区大量零散的小型水库和山塘也被开发为水产养殖,因此,淡水养殖面积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淡水养殖产量更大幅度增长。年,全市淡水养殖面积公顷,产量25.54万吨,养殖面积比年增加5.7%,而产量更大幅度增长32.9%。漳州市淡水养殖水域类型主要为池塘(含山塘)、水库和河沟,也有少量集约化养殖池和零散农田水域(如表2-5)。其中,池塘养殖占绝对优势,占养殖水域总面积的65.55%,水库养殖面积占2.95%,两者合计约占淡水养殖面积的88%。从区域分布看,芗城、南靖、长泰、平和、龙海、漳浦等县(市、区)以池塘养殖为主,主要养殖品种为罗非鱼,套养四大家鱼,龙海、漳浦为对虾主养区;南靖县、华安县等地则大力发展水库网箱生态养殖,养殖品种主要为四大家鱼。表2-5年漳州市淡水养殖情况统计表淡水养殖面积合计(公顷)养殖水域分(公顷)池塘水库河沟其他48集约化养殖方式围栏(公顷)网箱(公顷)注:资料引自《年漳州市渔业统计年报表》根据《年漳州市渔业统计年报表》,漳州市淡水养殖品种有鱼类、甲壳类、贝类、观赏鱼和龟、鳖、蛙、珍珠及其他。其中,鱼类养殖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8.%,甲壳类养殖产量占2.25%,贝类占7.37%。年全市淡水鱼类养殖面积公顷,产量为吨。漳州各县(市)区均有淡水养殖,其中以龙海市养殖面积、产量最大,其次为漳浦。淡水鱼类主要养殖品种为鳗鲡、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鯉鱼、鲫鱼、罗非鱼、鲈鱼、黄颡鱼、鲶鱼等,养殖方式以混养为主。常规的草鱼、鲢、鳙鱼、鲤、鲫鱼、鳊、鲂鱼、青鱼等更是池塘、湖泊和山塘水库主要混养品种(如表2-6)。表2-6年漳州市淡水鱼类养殖面积和产量品种类项合计鲟鱼鳗鲡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鯉鱼鲫鱼鳊鲂泥鳅鲶鱼面积(公顷)37426448产量(吨)282989589070品种类项鮰鱼黄颡鱼鳟鱼河鲀长吻鮠黄鳝鲈鱼乌鳢罗非鱼倒刺鲃短盖巨脂鲤其它鱼类面积(公顷)69493534产量(吨)4482887766892表中可见,共有5种淡水鱼单品种养殖年产量达万吨以上,分别为罗非鱼(8.88万吨)、草鱼(2.00万吨)、鲢鱼(.92万吨)、鳙鱼(.59万吨)、鲤鱼(.06万吨);产量达千吨以上有0种,分别为鳗鲡(吨)、青鱼(吨)、鲫鱼(吨)、泥鳅(吨)、鲶鱼(吨)、鮰鱼(吨)、黄颡鱼(4吨)、鲈鱼(吨)、倒刺鲃(6吨)、短盖巨脂鲤(80吨);产量达百吨以上的有2种,分别为黄鳝(吨)、乌鳢(吨);其他如鲟鱼、鳊鲂、河鲀产量较少。漳州市淡水甲壳类养殖面积公顷,产量吨。养殖区主要分布在龙海、漳浦,诏安、东山、龙文区、长泰、南靖、华安等地,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养殖品种主要为:南美白对虾(吨)、罗氏沼虾(32吨),青虾和其他虾类产量较低、河蟹(吨)。漳州市淡水贝类养殖面积5公顷,产量吨,主要有河蚌、螺、河蚬,河蚌、螺主要集中在龙海河沟养殖,河蚬为漳州重要的增养殖品种,主要养殖在内陆河沟、溪流等区域。养殖品种主要为:河蚌(吨)、螺(47吨)、蚬及其他贝类。另外,还有产值相对较高的龟、鳖养殖,但产量仅分别为49吨和8吨。年,全市淡水苗种场26个,主要分布在龙海、芗城、漳浦和长泰等县(市、区)。育苗水体面积公顷,生产淡水鱼苗8.4亿尾,其中,罗非鱼6.5亿尾,还有鳖、青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其他苗种。漳州市海水养殖的水域和滩涂主要包括海岸带(陆域)、滩涂和浅海海域,其中,海岸带区域为全市沿海海岸线向陆一侧,养殖方式主要有高位池养殖(精养)和工厂化养殖场(含苗种场);滩涂主要为港湾潮间带区域,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生态混养)、贝类底播及筏式吊养;浅海海域包括半封闭性港湾(主要为宫口湾、诏安湾、东山湾、旧镇湾、佛坛湾、厦门湾九龙江口水域等)潮间带以下水域、开放性港湾(乌礁湾、浮头湾、隆教湾等)及湾外潮间带以下0米等深线以内的沿岸海域等,养殖方式主要有鱼类围网养殖、鱼类网箱养殖、藻类筏式养殖和贝类筏式养殖等(如表2-3和2-7)。表2-7年漳州市海水养殖情况统计表海水养殖面积合计(公顷)按养殖水域分(公顷)海上滩涂其他6444436740按主要养殖方式池塘(公顷)普通网箱(平方米)深水网箱(立方米)浅海筏式吊笼(公顷)底播(公顷)工厂化(立方米)9962注:资料引自《年漳州市渔业统计年报表》年,漳州全市海水养殖面积34公顷,海水养殖产量4.3万吨。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县(市、区)分别为漳浦县(公顷和3.8万吨)、东山县(公顷和24.4万吨)、诏安县(公顷和24.3万吨)。根据《年漳州市渔业统计年报表》,漳州市海水养殖主要品种有石斑鱼、鲈鱼、鲷科鱼类、河鲀、美国红鱼、鰤鱼、篮子鱼、凡纳滨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梭子蟹、青蟹、牡蛎、花蛤、缢蛏、泥蚶、鲍、海带、紫菜、江蓠等。各养殖品种中,年产量达十万吨以上的有2种,分别为牡蛎(56.97万吨,占总产量的49.85%)和蛤(7.87万吨,占总产量的5.64%);年产量达万吨以上的有0种,分别为:鲷鱼(吨)、石斑鱼(9吨)、南美白对虾(吨)、青蟹(5吨)、鲍(吨)、蚶(33吨)、贻贝(吨)、蛏(吨)、海带(32吨)、江蓠(吨);年产量在5千吨以上的有:河鲀(吨)、鲈鱼(吨)和紫菜(吨)等3种。另外,梭子蟹(吨)、日本对虾(4吨)、斑节对虾(吨)、中国对虾(吨)和海参(吨)等,虽然产量不足5千吨,但因经济价值高,仍是漳州市重要养殖品种。年漳州市海水鱼类养殖面积公顷,产量吨。养殖区主要分布在漳浦、东山、龙海、诏安、云霄海域及滩涂池塘,养殖方式主要为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主要养殖品种为鲷鱼、石斑鱼、河鲀、鲈鱼、美国红鱼、鲆鱼、魳鱼、鲽鱼等。各主要鱼类品种养殖面积及产量见表2-8。表2-8年漳州市海水鱼类养殖产量品种类别鲷鱼石斑鱼河鲀鲈鱼美国红鱼产量(吨)4257633品种类别鲆鱼魳鱼鲽鱼大黄鱼其它鱼类产量(吨)295680878年,全市海水甲壳类养殖面积公顷,产量吨。养殖方式大多为池塘混养。主要养殖品种为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中国对虾、青蟹、梭子蟹等。年,全市海水贝类养殖面积50公顷,产量吨,海水贝类面积占海水养殖面积的60.2%、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5%。贝类养殖以牡蛎、鲍鱼、缢蛏、泥蚶、花蛤、贻贝养殖为主。其中,牡蛎养殖区主要分布在诏安、龙海、漳浦、东山、云霄;鲍鱼主要集中在漳浦、东山和诏安;泥蚶主要集中在云霄和漳浦;缢蛏主要分布在龙海、漳浦和云霄;花蛤主要集中在云霄、东山、漳浦和诏安;贻贝主要集中在诏安和东山养殖。表2-9年漳州市海水贝类养殖面积和产量品种类项牡蛎鲍螺蚶贻贝扇贝蛤蛏其它贝类面积(公顷)8796056295产量(吨)56967334693337927867672年,全市藻类养殖面积公顷、产量吨。主要养殖品种为海带、江蓠、紫菜、羊栖菜。其中,海带养殖区主要分布在漳浦和东山沿岸浅海,龙海也有少量养殖面积;紫菜主要在漳浦、东山、龙海、云霄等县的近岸海域,深水海域养殖较少;江蓠适合在风浪较小的海区养殖,旧镇湾、东山湾为主要养殖区。养殖适当量藻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样地,漳州市海水水产种苗业也十分发达,苗种场数量多,年苗种产量大,有效支持水产养殖的发展。年,全市海水苗种场有个,主要分布在漳浦、东山、诏安等沿海县,育苗水体04.9万平方米,生产海水鱼苗9.2亿尾、虾苗.4亿尾、贝苗37.8亿粒、海带万株、紫菜万贝壳。主要育苗品种有石斑鱼、鲷科鱼类、鲈鱼、河鲀、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日本对虾、鲍、缢蛏、花蛤、泥蚶、海带、紫菜等。“十二五”以来,漳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累计建成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60口,建设标准化池塘、设施养殖基地、水产苗种基地等现代渔业项目3个、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7个、海洋产业示范园区3个。但总体上,漳州市水产养殖业仍属于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不仅养殖过程缺乏现代化的水质调控手段,导致养殖业自身长期遭受规模化病害困扰,而且养殖尾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也给周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海上养殖设施简陋,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力弱,只能龟缩在具有良好天然屏障的港湾内和部分湾外沿岸浅海水域,湾外巨大的海域空间目前开发利用几乎空白,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极待提高。近年来,传统的水产养殖面临着转产升级的历史机遇,推进海上养殖改造升级建设、湾外海域水产养殖技术与装备正在逐步取得突破、标准化池塘改造和设施养殖基地建设,鼓励发展循环水养殖,发展“生产可控、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工业化养殖,不断培养和壮大休闲渔业建设。第二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区位条件漳州市处于经济较发达的闽南金三角,是国家重点开发的闽南厦泉漳经济开发区,也是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市是福建省重点侨乡,也是台湾汉族同胞最主要的祖籍地之一。漳州市海陆交通便利,漳州市是本省与粤、赣地区交通的枢纽。厦深铁路、厦龙铁路、鹰厦铁路和沈海、厦成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国道39、线和省道20、、、、等主干公路贯穿全境;东山港和招银港区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2、经济总量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8.08亿元,增长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04亿元,增长8.7%;规模工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8.7%;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7.7%;外贸出口52.6亿元,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2.7亿美元,增长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2.2%。3、产业结构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77亿元,增长2.8%。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95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渔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5.2%,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2.6%。4、调整方向《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培育一批千亿元级产业集群、百亿元级品牌企业和十亿元级品牌产品,加快构建以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加快品种创新和优良品种推广,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增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第三条水产养殖前景预测一、市场发展潜力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水产养殖大国。由于渔业资源的日趋衰退,我国较早就确立了渔业发展“以养为主”的方针,水产品生产逐渐从天然捕捞向人工养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工养殖水产品的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持续上升,目前人工养殖产量早已超过天然捕捞产量,而捕捞产量一直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城市化快速发展、商贸物流日益便捷等综合作用的影响,社会对水产品需求持续增长。而我国渔业捕捞产量的持续下降,未来水产品供应的增加主要依赖于人工养殖的增长,只有依靠水产养殖业才能确保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水产养殖对保障水产品市场供应具有重大意义,具备深厚的发展潜力。二、发展趋势与全国一样,海水养殖业已成为漳州市海洋渔业的绝对主导产业。年,养殖水产品占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6.3%。但是,由于受经济、技术、思想观念等各种因素制约,漳州市水产养殖业仍为设施简陋,养殖模式原始粗放的传统养殖业。养鱼网箱几乎全部为木质框架+泡沫浮球+PE网衣的连体渔排,鲍和刺参养殖除浮头湾海域为泡沫浮球+浮梗主绳的筏式养殖结构外,港湾内几乎全部为木质框架+泡沫浮球+竹杠+鲍笼的筏架式结构,牡蛎和海带等贝藻养殖全部采用浮梗绳+泡沫浮球的筏式吊养设施;养殖海区长期以来集中拥挤在东山湾、八尺门海域、旧镇湾、佛坛湾等自然条件优良的港湾和近岸海域,而且因为缺乏规划和引导,养殖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局部海域集中连片开发,造成局部海域养殖容量超过海区环境承载力,加上陆源污染影响等,某些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加大,水质变坏,赤潮频发,规模化养殖生物病害频发;池塘养殖生态化程度较低,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环境等,严重影响海水养殖业健康发展。国家“十三五”的渔业发展目标为“减产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此正大力实施海洋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深入实施,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与全国一样,漳州市水产养殖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绿色养殖处于历史难得的发展机遇。三、养殖水域滩涂需求水域滩涂是发展水产养殖的基本要素,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建设项目占用养殖水域滩涂、适宜养殖的水域滩涂无序无度开发、部分养殖水域滩涂受到污染等问题,传统养殖水域滩涂面积的拓展潜力不足,甚至有缩减的趋势。与此同时,受到养殖技术、设施条件、病害灾害风险等方面的制约,养殖单产增长幅度有限,因此,为了维持养殖水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保障水产品市场供应,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需要确保面积足量、条件适宜的养殖水域滩涂。漳州物产富饶,素有“花果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农副产品(包括水产品)生产基地,除了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农副产品主要供应周边地市甚至省外市场。因此,为保障水产品市场供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科学开展相关规划,优化设计项目建设方案,减少对养殖水域滩涂的占用;稳定基本养殖面积,有序规范养殖行为,合理调整养殖品种和布局;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养殖水域滩涂生态环境。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一、设定发展底线饮用水水源地、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海洋特别保护区、国家海洋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区作为禁止养殖区,滨海旅游区、重点近岸海域等公共自然水域作为限制养殖区。规划养殖区应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有序从事养殖生产。通过本规划,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保护生态环境和公共水域安全。二、稳定基本养殖面积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保持符合相关规划的海淡水池塘、工厂化养殖场、苗种场、水库河沟、养殖海域(包括底播、围网、筏式、网箱等养殖方式)等传统养殖面积的基本稳定,确保水产养殖产量稳增长。三、调整结构、挖掘潜力根据不同的水域滩涂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调整养殖结构与布局,推广新型现代养殖模式,采用间养、轮养、套养、混养、精养等养殖方式,提高传统养殖水域滩涂的生产效率。加快现有养殖设施的升级改造,提高水产养殖的设施化、集约化程度,完善水产养殖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充分挖掘传统养殖水域滩涂的生产潜力。扶持发展苗种产业、休闲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新增长点。四、提质增效、转型发展推进水产养殖品牌建设和“三品一标”认证。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推广高优新品种养殖,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为目标,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水产养殖业由规模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和发展。第三章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划第九节功能区划概述一、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划分方法(一)禁止养殖区是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生产活动的区域。、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和未批准利用的无居民海岛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2、禁止在港口、航道、行洪区、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等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开展水产养殖。3、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水体开展水产养殖。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从事水产养殖的区域。(二)限制养殖区是在指定范围内,限定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网箱围栏养殖可养比例的区域。、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依法确定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可利用无居民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等生态功能区开展水产养殖,在以上区域内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2、限制在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等公共自然水域开展网箱围栏养殖。重点湖泊水库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围栏总面积不超过水域面积的0.25%;重点近岸海域浮动式网箱面积不超过海区宜养面积0%。各地应根据养殖水域滩涂生态保护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湖泊水库及近岸海域,确定不高于农业部标准的本地区可养比例。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养殖区。(三)养殖区是指以区域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原则上作为适宜开展水产养殖的区域。、海水养殖区,包括海上养殖区、滩涂及陆地养殖区。海上养殖包括近岸网箱养殖、深水网箱养殖、吊笼(筏式)养殖和底播养殖等,滩涂及陆地养殖包括池塘养殖、工厂化等设施养殖和潮间带养殖等。2、淡水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池塘养殖包括普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湖泊水库养殖包括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等,其他养殖包括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等。二、规划面积与养殖现状本次漳州市规划总水域滩涂面积公顷,其中:规划海水水域滩涂面积.23公顷,包括禁养区.29公顷、限养区.45公顷、养殖区59.49公顷。规划淡水面积.7公顷,包括禁养区.97公顷、限养区.07公顷、养殖区.67公顷。(如表3-)。表3-规划面积与养殖现状比较表名称养殖区域养殖现状(公顷)规划面积(公顷)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合计漳州市海水.29.4559.49.23淡水.97.07.67.7合计...6三、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和保护重点(一)养殖水域滩涂开发重点海淡水池塘、陆地工厂化养殖场、水库河沟、湾内滩涂和浅海作为养殖水域滩涂开发重点。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重点支持,稳定养殖水域和面积,调整养殖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提高技术含量,引导水产养殖向标准化、规范化、生态化的现代养殖业发展。完善升级养殖设施设备,推广高优品种养殖以及生态养殖、工厂化循环水等模式,充分挖掘现有养殖区的生产潜力,建立一批健康养殖、标准化养殖、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确保水产养殖产量、质量和效益。有序发展苗种产业、休闲渔业,培育和壮大新的效益增长点。海水池塘开发重点为沿海围垦,主要发展池塘生态养殖。海水工厂化养殖场开发重点为漳浦、东山、诏安的临海陆域,主要发展石斑鱼、对虾、鲍等品种的养殖和育苗。滩涂开发重点为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等地沿海湾内的潮间带,主要为贝类底播、围网、牡蛎棚架式、紫菜半浮动筏式等养殖方式。浅海开发重点为湾内及湾口海域,包括贝藻筏式(吊笼)养殖、鱼类网箱养殖。淡水池塘(山塘)主要发展池塘生态养殖。芗城区、龙文区、龙海、云霄、漳浦、诏安、东山、南靖、华安、长泰主要发展罗非鱼、四大家鱼、鲈鱼、鲶鱼、日本鳗鲡、鳖、凡纳滨对虾等品种的养殖和育苗,建立鱼与鱼、鱼与虾套养或轮养复合生态养殖模式。淡水工厂化养殖场开发重点为九龙江沿江地区,主要发展凡纳滨对虾的淡化场;水库开发重点为云霄县、平和县网箱养殖、围栏养殖和大水面生态养殖等,推广应用配合饲料养鱼,逐步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鱼、藻区多元复合生态养殖系统,充分发挥养殖鱼、藻的碳汇功能及降低水库区富营养化、改善水环境的作用,有效实现水库生态-低碳养殖。河沟开发重点为龙海市九龙江支流,重点发展河蚌、河蚬、田螺养殖。零散农田水域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套养鲤鱼、鲫鱼等品种。(二)养殖水域滩涂保护重点饮用水水源地、行洪区、港口、航道、河道堤防安全保护区、近岸海域、无居民海岛、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旅游景观水域等作为养殖水域滩涂保护重点。港口航运区作为港口建设、船舶停靠和航行水域,其所在的水域范围禁止开发水产养殖,现有的水产养殖应及时搬迁或关停。沿海县区例如龙海市、漳浦、东山、诏安、漳州开发区的重要港口航运区均为禁养区。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漳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城洲岛国家海洋公园、东山县珊瑚海洋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具有保护濒危物种等海洋生物资源,其核心区和缓冲区也是禁养区,不得开发水产养殖。九龙江(北溪、西溪、南溪)、鹿溪、漳江、东溪、梅潭河等重要河流全线均为禁养区,可增殖放流一些净化水质为目的的鱼类、贝类等,不可进行投饵性养殖生产活动。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采取必要的整治、搬迁、关停、调减和规范等措施,保护水域滩涂的生态环境、景观和安全利用,满足重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控措施要求。第十节禁止养殖区一、禁止养殖区根据漳州市实际,将辖区内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河流水源地、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重点河流功能区、内河、港口航道、锚地、排污区、城镇与工业用海区划定为禁养区。共划定禁止养殖区6个,总面积.26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禁养区4个,海洋保护区8个,饮用水水源地(河流、水库)禁养区78个,重点河流功能区禁养区2个,特殊利用区禁养区2个,港口航运区禁养区2个,排污区禁养区23个,锚地区禁养区0个,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禁养区3个,旅游休闲娱乐区禁养区个。二、管理措施保护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在周围开发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标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禁养区内水域滩涂生态系统保护,开展受损系统的恢复和修复,防止水生生物资源退化和河口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种质资源,加强禁止养殖区内水产种质资源养护执法管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库和公共河流水域,鼓励人工增殖放流,维护水域生态修复和水质保护。在禁养区水域范围内,禁止从事网箱养殖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水产养殖活动;禁养区内原有的网箱养殖和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水产养殖活动,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限期搬迁或关停。禁养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的水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第十一节限制养殖区一、限制养殖区根据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将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近岸海域滩涂保留区等划定为限养区。共划定限养区40个,总面积.52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限养区2个,海洋保护区限养区2个,港口航道区限养区2个,网箱养殖区限养区个,旅游休闲娱乐区限养区0个,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限养区20个,水库限养区79个,锚地区限养区4个,工业与城镇用海区限养区4个,矿产与能源区限养区4个,特殊利用区限养区4个,保留区限养区3个。二、管理措施限养区域内应保障渔业资源自然繁育空间,重点保护苗种场、索饵场、洄游通道,禁止改变海域自然属性,进行水产养殖的应采取污染防治措施,兼顾渔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要保障旅游基础设施、游乐场用海,涉及重要海域生态保护红线区的要维持河口区域自然属性,要保持近岸生态系统基本形态稳定,保障行洪安全,禁止围填海、底土开挖等破坏岸线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开发活动。在受损的滨海湿地,综合运用生态廊道、退养还湿、植被恢复、海岸生态防护等手段,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限制在水库发展网箱养殖,限制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的水域滩涂开展水产养殖,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从事投饵类、施肥类网箱养殖。应按照“三不投”(不投饲料、不投肥料、不投鱼药)原则,投放滤食性鱼类,以净化水体和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饮用水源的水质要求。加强区域海洋环境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水产养殖技术规范要求,合理布局,控制养殖规模和养殖方式,鼓励生态养殖。限养区内严格控制和逐步削减水产养殖总量,在限养区从事网箱养殖活动的,应当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科学确定养殖密度,不得超过一定的养殖比例;养殖过程中应当按规定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用水水体。限制养殖区内的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限期搬迁或关停。限养区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公共设施安全区域划定前已有的水产养殖,搬迁或关停造成养殖生产者经济损失的应依法给予补偿,并妥善安置养殖渔民生产生活。第十二节养殖区一、养殖区共划定养殖区个,总面积.6公顷。其中海上养殖区9个,海水滩涂养殖区6个,海水围垦池塘养殖区24个,海水工厂化养殖区22个;水库养殖区82个,淡水池塘养殖区04个,山塘养殖区38个,河沟、工厂化及其他水域养殖区8个。规划海上养殖区中包括4个远期规划养殖区,总面积.0公顷,占总海水滩涂面积的57.2%。二、管理措施养殖区内符合规划的养殖项目,应当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合理投饵、使用药物,防止造成水域的环境污染,满足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控措施要求。养殖生产应符合《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海水养殖区不得占用港口、航道、海洋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水域。增加新型抗风浪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发展湾外养殖。现代工厂化养殖作为水产养殖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条件许可时应选划适宜的区域作为工厂化养殖场的建设用地。以设施条件较好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为核心,带动和整合周边相关工厂化养殖场和苗种场,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建设水产育苗基地,满足现代渔业发展需要。位于沿海防护林带及毗邻区的水产养殖,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改变防护林地使用性质,不得毁林挖池或建设养殖设施,并应当按防护林规划营造防护林。防洪堤、海堤的保护范围内不得开发水产养殖,水产养殖不得破坏防洪堤、海堤。湿地水域及毗邻区的水产养殖应满足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区的管控措施要求,不得擅自占用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或者改变其用途。渔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引导湿地周边区域发展生态渔业,指导渔业生产者科学养殖、合理施用渔药和饲料,防止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生态环境污染。完善全民所有养殖水域、滩涂使用审批,健全使用权的招、拍、挂等交易制度,推进集体所有养殖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工作,规范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加强渔政执法,查处无证养殖,对非法侵占养殖水域滩涂行为进行处理,规范养殖水域滩涂开发利用秩序,强化社会监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e.com/hmjz/5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