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展会资讯▼
年7月,威盛正式推出了自主研发的PC芯片组,其主推的内存规格要比当时英特尔奔腾3处理器的内存规格更具性价比,威盛就此打响名号。
从威盛“红”了之后,许多国际大厂的订单纷至沓来,在芯片组产品的份额一度达到了70%。
从短时间内在技术上进行超越是不现实的事情,英特尔不得不转换策略,选在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专利诉讼对威盛进行制裁。
年6月,英特尔相继在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对威盛提出了控告,称威盛侵犯了英特尔的专利技术。
英特尔的这一策略确实奏效了,威盛订单锐减,客户对威盛信心下降,最难弥补的是,威盛辛苦赢得的声誉也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为直接的表现是,在诉讼期间,威盛芯片组的全球市占率一度从最高的70%下跌到0%左右。
在长期的拉锯战之后,年4月,随着英特尔竞争战略的转移,英特尔与威盛各自撤回了所有进行中的诉讼,并为双方的产品线,签署了为期10年的交互授权协议。
至此,威盛才算是坐实了第二大芯片组巨头的位置。
过度扩张:衰败的前兆即使是在台湾企业中,威盛也以多元化闻名。威盛集团旗下除了威盛电子之外,还包括宏达(HTC)、全达、建达、多普达、威红、威汉等30余家企业,业务涵盖芯片设计、PC、手机、PDA的生产、制造、销售、代理。
由于威盛把大部分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主业芯片组之外的领域,使得威盛在芯片组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毛利水准也持续低迷,而那些威盛花了大力气发展的其他领域,由于网撒的太大,同时又是新手的原因,也很难与其他竞争对手抗衡。
长此以往,威盛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年5月,威盛在连续两年共亏损66亿新台币之后,从此盛况难再。更是被打入全额交割股,6月的股东大会上,股价仍只有1元,总经理陈文琦再三向股东鞠躬道歉。
一直以来王雪红除了投资眼光独到,活化资产的功夫同样一流,亏损连年的威盛更是面临下市危机,但威盛仍握有不少重要专利,如威盛旗下的摇钱树威睿,是高通之外,唯一拥有重要通讯技术CDMA硅知识产权的厂商,年8月威盛处分了威睿包含CDMA知识产权资产给英特尔。
专利是生存之本随着全球性科技革命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创新和专利的重要性。
有人满足于暂时的利益回收,有人却坚持做个探索者去追逐时代前进的内核。代工和重构,模仿和创造,虽然都能够轻易的触碰到时代前进的脉搏,但是只有坚持真正的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创造自有品牌,才能够成为真正的领跑者。
威盛的成功一部分来自于自身的创新,当时更多的归根于对手的转型。威盛和HTC相继吃了专利的亏,在摊子越铺越大的同时,由于专利问题所惹来的麻烦也越来越多。
长期的专利问题,拖累了威盛的发展,摊子铺得太大,也是的威盛难以估计各个方面,甚至是顾此失彼,忘记了自己的优势领域。
毕竟,专利技术方面的创新才是真正荷枪实弹的实力演练,也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本!
台湾代工产业一度扬名四海新竹昔日曾经是亚洲硅谷
新竹在台北向北的方向,对游客而言,它的标签是温泉。而回溯到三十多年前,它叫亚洲硅谷。
年,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正式建立,台湾半导体产业链逐渐完备,聚集了晶圆代工、IC设计、测试、封装以及面板、电路等电子产业上下游的企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联华电子、日月光等。
代工产业一度是台湾扬名四海的手杖,也是难以言说的心痛。《一代宗师》里宫羽田说,人活一生,能耐还在其次。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
彼时的台湾渐入科技制造业的佳境,但受限于岛内多方有限的资源,大部分的科技公司还是不得已走上了代工之路。毕竟有了里子,才有资格谈面子。
那时候的“代工五虎”是广达、仁宝、和硕、纬创、英业达,几乎承包了90%的电脑出货量,做主机板的微星、技嘉,做电源的台达,做面板的友达、奇美(与群创合并),做内存的南亚、华亚科,它们弯下腰,给台湾电子业打下了路基,为威盛这样的公司芯片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威盛的“祸”早有伏笔。
罔顾英特尔的警告,王雪红的执念让威盛步入巅峰,也因为这种执念让威盛在与英特尔的拉锯中,最终倒在了专利战面前。数年后,在HTC与苹果的博弈战中,王雪红再度面临了这个问题。
此时台湾的电子代工业相当成熟了,老朋友郭台铭的鸿海给了王雪红一个启发,她开始涉足平板和功能机的代工,成立了宏达电(HTC)。
图
HTC
代工康柏的PAD大获成功后,HTC紧接着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搭载Windowsmobile的PocketPC。在代工领域站稳脚跟后,王雪红轻轻一想,岂有为他人做嫁衣的道理,我的HTC必须姓王。
有了里子的人,首先想要、唯一想要的,便是面子。
在当时盛行的台湾代工文化中选择自我革命,对于王雪红来说,这是猎人的破釜沉舟。在iPhone诞生的第二年,HTC联合谷歌以及电信运营商T-mobile推出了首款安卓系统手机HTCDreamG1。
自此,拉开了苹果和安卓两大阵营分庭抗礼的序幕。
《福布斯》公布的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中国台湾地区由王雪红夺下年的榜首,她的身家是68亿美元,郭台铭则是57亿美元,排在国泰人寿蔡宏图家族之后,位列第三。而在年,王雪红的身价仅为0亿美元。
48亿美元的差距,解读了一个新时代。
王、郭二人的身价变化,不难看出台湾科技产业的此消彼长。王雪红抓住智能手机的时代痛点,打造了HTC手机,从面子到里子,都潇洒得意,而以代工为主的郭台铭,受限成本增加、毛利减少的压力,高营收却没有带来高获利。
、年是HTC最风光的两年。市值一路飙升,高达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市值第三的智能手机公司,仅次于苹果以及三星。王雪红曾自信地说,“若未来手机厂商只剩下两家,HTC一定是其中一家。”
在HTC最巅峰的时刻,台湾的电子产业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和苹果紧紧牵手的富士康,在年总营收达到了63.亿美元,位居美国《财富》全球强第60名,到了年,则上升到第30名。那些与手机相关零部件厂商也搭上了这趟电子产业顺风车,包括做摄像头的大立光以及触控屏的宸鸿。
例数台湾电子产业的大牌,晶圆制造领域的台积电和联电、代工领域的和硕和鸿海、PC/笔电领域的宏碁和华硕、面板行业的友达和群创、芯片设计领域的联发科、封装领域的日月光和矽品,都或多或少影响过整个华人电子产业。
从60年代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后,台湾花了40年时间从制造业尖兵成为了智造业的重要力量,骄傲与心酸冷暖自知。
华硕裁员、宏碁衰落、台湾面板双虎失语、在夹缝中生存的联发科,宝岛黄金一代黯然失色。
王雪红的日子也不好过。接二连三失守后,不得不在去年舍弃了位于上海的手机工厂,这座建于年的工厂鼎盛时期每个月的手机产量高达00万。在智能手机市场毫无话语权的王雪红,并没有放弃挣扎,手机代工业务卖给谷歌后,HTC依然保持着每年推新机的习惯。
然而念念不忘,未必有回响。年8月,IDC公布了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华为、小米、OPPO榜上有名,HTC依然是数据统计里的“others”,无人问津。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中,HTC名列第五,达到万部,小米只有30万台。7年后,小米一个季度的出货量为万部,疯狂的小米发烧友、异军突起的OV(OPPO、Vivo)以及在高端市场一骑绝尘的华为,未来十年的智能手机市场,留给HTC的时间不多了。
如果时间能倒流,不知道王雪红希望回到年还是年。
如果时间能倒流,盛极转衰的台湾科技产业也许希望回到代工开始前的年。
台湾电子产业的“危”与“机”HTC的困境是台湾高端电子行业危机的缩影。暴露出来的,还只是冰山一角。
台湾电子产业腾飞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庞大的电子零部件集成产业链为支撑,核心是代工。大批中小型电子企业通过拷贝或借助国外的专利,靠组装和品牌外观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并迅速转为应用型产品,获得利润。
台湾企业家学美国、学日本,引进先进技术,开发产品,电子产业的核心基础是自主技术专利,他们一直没有,所以一直无法独立成长。
通过购买等途径无法获取初始专利,在全球竞争链中并不占优势,零部件行业、电子存储器行业等支撑性行业都面临困境,台湾智能手机慢慢走上下坡路。
转变也绝非易事。当前,台湾地区面临着资金和人才的双重困境,高科技产业对基础人员的培养、高等教育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长期不足,企业自身也不具备支撑基础研发的实力。
与此同时,崛起的大陆电子产业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不同于台湾电子产业模式的新路。大环境上,大陆资金充足,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很多;小环境上,企业主动把大量资源投入到自主研发中,打造自己的专利。
科技代工转型求生
在纯软件的网络新创领域,台湾先天不足。而单纯的硬件制造,价值却日益萎缩。以广达计算机、鸿海为首,利用过去硬件优势,练就一身「外硬内软」的功夫,打造出最佳使用者体验,名震欧美!
经过几年的摸索、盘整与试错,台湾笔电业的转型升级,终于出现一线曙光。
虽然跟日本或韩国的中高端无法竞争,但是台湾地区现在的电子产业在电子零部件设计和生产方面仅次于韩国、美国和日本,但传统代工积累的生产经验优势依然明显。
台湾地区近年电脑制造业TOP10业者排名
部分台企电脑代工厂家介绍
NO.1广达
广达成立于年,是全球最大的IT产品代工厂商之一,包揽了所有OEM与ODM代工业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有至少1/3的笔记本电脑均出自于广达之手,是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广达所代工的产品种类包括有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与LCDPC、手机、PDA、服务器、储存媒体等信息产品,其中主要以笔记本电脑为主。事实上广达也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代工厂,与戴尔、惠普、联想、神舟、苹果等国内外知名品牌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NO.仁宝
仁宝(Compal)成立于年,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笔记本代工厂,规模和实力仅次于广达,主要经营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数码消费类产品等代工业务。而对于笔记本电脑代工,基本上囊括了全线尺寸和类型的产品,其设计的一款15.4英寸本本更是支持双硬盘,备受称赞。仁宝的主要合作伙伴包括惠普、东芝、联想、戴尔等,其中从年开始,仁宝就从广达手中夺得了戴尔的大批量订单。
NO.3纬创
纬创(Wistron)的前身是宏碁电脑在年成立的DMS(设计、生产、服务)部门,在年5月份独立出来专做代工业务,当然目前仍由宏碁控股。作为泛宏碁集团的三大支柱之一,纬创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代工大厂,排名和实力仅次于广达和仁宝。纬创的全球合作伙伴主要包括有宏碁、联想、戴尔、惠普等。不过在超便携低价迷你本中纬创目前似乎还没有正式接到合作单,此前华硕EeePC由和硕联合代工,宏碁AspireOne交给了广达,戴尔的E系列则给了仁宝,英业达则代工惠普的Mini-Note小本。
▲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NO.4英业达
英业达(Inventec)成立于年,应该算是一家比较老资格的代工厂了。一直以来英业达主要合作伙伴是TCL、惠普、东芝、明基、宏碁等,其中TCL的绝大部分笔记本产品出自英业达之手,而惠普则主要是高端机型和低价本,例如最近备受 昆山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中国台湾友达电器(明基)的董事长李耀年来到这里。在李耀看来,毗邻上海的昆山有着良好的区位因素和优质的商业环境,更重要的——这里还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
此后的几年里,他在两岸大力宣传昆山乃至苏州的营商环境及发展前景,帮助昆山引入了大批台资。随后,戴尔、华硕等一批著名笔记本电脑生产商陆续在昆山设厂,配套厂商也随之而来,从电子基础材料、覆铜基板、印刷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电子显示器到整机生产,构成了一条完整的IT产业链。在昆山,30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完成大到液晶面板,小到一根内置天线、一张产品说明书等80%的笔记本配件采购。10分钟,一台笔记本电脑就可以组装完成,一笔10万台的订单4天就可以交货。年,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到全世界的70%,成为昆山经济发展主导力量。
然而,就在昆山笔记本电脑产业产量记录不断刷新的同时,变化也悄然发生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及iPhone、iPad新产品的冲击,昆山的笔记本产业遭受影响,出口出现了大幅下降。
然而,更重要的是,昆山一手培育起来的笔记本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其中,重庆已经喊出要打造“世界级笔记本计算机产业基地”的口号。惠普、宏、华硕等知名厂商先后落户重庆,而这三大品牌占全球份额的46%;全球前六大代工企业广达、仁宝、纬创、英业达、富士康、和硕全部入驻重庆,而他们所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份额90%以上。
面对这一战略大转移,昆山很难拿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且时过境迁,毗邻上海的昆山,企业生产成本已经整体提高,单劳动力成本一项就难以与重庆匹敌。
年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1.亿台,其中1亿台整机,万台裸机。而到01年仅剩下6万台,降低5万台。如果按照一台元人民币计算,仅仅笔记本电脑一项,昆山就损失掉0亿元工业产值。
因IT业而兴的昆山,正走到一个重要的发展关口。产业的转型之路,也影响着昆山的未来。
另外,近期市场上似乎出现新现象,即电脑市场虽不断萎缩,产业竞争情况也相当激烈,但却有智慧型手机厂转而朝向电脑产品发展,如中国大陆手机大厂华为已宣布发展MateBook二合一电脑,市场也传出韩国三星将重返电脑行业,甚至不排除会将部分代工订单交予台厂生产。而发生此一现象之主要原因,可能系与智慧型手机成长率逐渐趋缓相关,手机厂为了维持营运成长动能,已计划将经营事业扩及到电脑产品上。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nufacturingMarketInsider的全球五十大EMS业者排行榜,前十大厂商中有4家是来自台湾,包括鸿海(Foxconn)、和硕(Pegatron)、纬创资通(Wistron)以及新金宝集团(NewKinpo);其中只有一家环旭电子(UniversalScientificIndustrialCo.)是注册在中国的EMS业者。(编按:环旭电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但其实母公司为台湾日月光集团)。
衰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台湾科技的出路在哪儿?
但成也硬件,败也硬件。
长期过度重视硬件产业的直接影响,就是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上的落后,等到全球大步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时,台湾忽然发现自己已经掉队了。
微博上曾经盛传过一个视频,一个台湾女主持人在“安利”大陆移动互联网的惊人成就。
“你现在到中国大陆的城市,叫计程车是不用现金的,他们所有的服务都有一个第三方支付,哔一下就好了”。
虽然语气略浮夸,但事实是,台湾本土企业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确实出现了明显的断层。在脑中搜索一圈,我们很难想到任何一个熟知的“台湾APP”,或是“台湾互联网公司”。
其中一个原因是,硬件时代的成就,给了台湾足够的资本沉迷于过去。
在谈到台湾近几年的科技发展时,李开复曾经用过一个词:病了。“在美国谈惠普、戴尔等硬件公司的时候,台湾在谈鸿海、台积电,在美国进入谷歌、Facebook时代,台湾还是在谈那几家公司。”
一方面,就像考公务员一样,进入硬件、芯片和代工厂,代表了不少台湾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这些传统大公司囤积了大量年轻、高素质的IT人才,但却无法给予他们充分发挥潜力的机会,软件为硬件服务,是这里难以动摇定式思维。
另一方面,台湾在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方面已经相当完善,线下可以满足大部分人对于便利生活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科技发展也就失去了根本的变革驱动力。
还是移动支付那个例子,中国大陆得以在移动支付领域后发先至,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信用卡普及度的相对滞后,转型移动支付的包袱和负担也相对较轻。
而在台湾,当人们满足于随处可见的便利店、贩卖机,OO和无人便利店尝试的失败概率与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民众对这种非刚需的服务模式创新不感冒,资本更青睐获利模式清晰的传统行业,再加上政策上缺乏优先倾向,几重因素都成为了台湾科技转型的障碍。
但台湾科技产业依旧有他得天独厚的价值。
台湾电子企业,甚至是大学、科研院所正在向对技术水平和标准要求更高的专业商业领域转型,例如IoT、5G、工业云平台以及系统化集成和软件配套提供领域拓展,行内人士似乎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VR/AR中寻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设备轻便化、更高智能、设备间的高效交流将成为企业的共同方向。
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然而,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在从战略层落地到应用层的过程中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新难题,譬如,如何使用IOT?如何借助其实现企业的顺利转型?这些问题都将由未来带给我们答案。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各类GPU、NPU、ASIC的需求陡然增加,对于有丰富IC代工经验的台湾而言,这几乎是个量身定做的发展机遇,联发科就于去年接连发布了两款AI芯片。
同时,在语言、文化上更加融入西方社会的台湾,也能扮演起中国大陆企业走向世界的“缓冲带”。
走过半导体繁荣的台湾科技产业,一度迷失在了新的潮流与发展之中,而现在,我们似乎又看到一些积极的向好的迹象,比如,两岸开始寻求合作机会,联动台湾的人才资源与大陆的创新优势。
聚集万电子从业人员的声音
务实●分享●诚信●互助●创新
???
更多相关精彩文章阅读:
?贸易战当前,制造型企业何去何从?CMM助力中国电子制造迎接挑战!?走进世界上最大的集成电路台积电工厂了解IC芯片晶圆制造流程!!?SMT电子厂难得一见的全套集成电路IC芯片封装实用专业知识!?哪家公司这么牛?设备要卖上亿1台,全球的制造商还得看其脸色!??华为一旦认真起来,没有干不成的事!华为最新AI芯片发布,沸腾国人!?想知道SMT电子厂是如何彻底解决贴片机吸嘴Nozzle清洗问题吗??首次曝光台达电源高大上SMT贴片与DIP插件智能自动化工厂!?史上领先全球的这家中国大陆台资SMT电子智慧工厂首次曝光!?MES打通SMT电子车间信息壁垒,助力工厂实现数字化高效管理!?看看人家的电源充电器OEM代工厂,高大上全自动化车间,一比吓一跳!
更多台湾制造业扩展阅读:很多大陆民众对台湾地区的制造业还不太了解,今天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台湾的部分制造业代表企业。
半导体产业代表公司:台积电、联发科、联电、日月光、硅品、奇景光电、联咏、瑞昱、力晶、华亚科、南亚科。
TSIA与工研院IEK统计显示,去年第4季台湾整体IC产业产值达新台币亿元,年增14.4%;去年台湾IC产业产值达兆亿元,年成长8.%,总体产值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
其中去年IC设计业产值亿元,较前年亿元成长10.%;去年IC製造业达1兆亿元,较前年1兆亿元成长8.3%。从IC製造业产值来看,统计显示,其中晶圆代工去年产值1兆亿元,较前年年1兆93亿元成长13.8%,记忆体製造去年产值亿元,较前年07亿元衰退16.8%。
另据市场调查机构ICInsight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截至年1月底为止,全球晶圆产能(以8吋晶圆计算)达到每月1,.4万片。其中,台湾市占率仍然领先韩国,位居榜首。
电子制造业代表公司:鸿海精密、和硕联合、仁宝电脑、广达电脑、纬创资通、佳世达科技,英业达
年累计全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不含通信与电子零售行业)产值为16.3万亿台币,折合人民币3.6万亿。
台湾电子的各个子行业,EMS(ElectronicManufacturingService电子组装,劳动力密集行业)的营收会包括消费电子产品所有的元件和材料成本,以营收9.8万亿台币在所有子行业中排名第一。除去EMS行业,年营收规模超过亿台币以上的子行业有:IC制造代工(Foundry)、面板、IC零件分销、零组件、PCB(也属于零组件,因特别大而单列)、IC封测、IC设计。从营收质量来看,台积电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凭借领先的技术创造了超高的50%的毛利,年净利润有望达亿台币
精密机械产业台湾的精密机械主要包括数控机床,磨床,加工中心,攻牙机,波峰焊,回流焊等各种工业加工机械以及其配件,零部件制造。
代表企业:友嘉实业集团、东台精机、程泰、台中精机、永进、上银、罗翌、億立铣刀式分板机、智茂铣刀式分板机、和椿铣刀式分板机、日椿波峰焊、超越回流焊、吉电波峰焊
台湾是全球机床主要生产及消费市场之一,以外销市场为主,外销比重高达76%。台湾机床行业上、中、下游厂商数超过0多家,其中近九成是中小企业并集中在大台中地区。年台湾出口总额8.96亿美元,全球机床出口排名第五。
工控设备产业台湾是全球主要的工控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主要涵盖数控机床PLC、工业电脑、工业嵌入式主板、工业电源、MCU、传感器、工业信息化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等。
代表厂商:台达电子、东元电机、研华科技、MOXA科技、宝元数控、新代数控、力科光电RIKO、赐福科技、威盛电子、中兴电工、神通电脑、联发科、盛群半导体、凌阳科技、松翰科技、新唐科技
台达电子合并营收6.5亿美元,为全球前三大工业电源,马达控制器制造商。
研华科技合并营收1.1亿美元,为全球第一大工控设备制造商,按金额排名为第四。
宝元数控为两岸三地第一的数控品牌。
RIKO传感器为全球十大传感器品牌之一。
新能源产业台湾的太阳能光伏产值与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二,全球前0大光伏企业,台湾占据7家,合计占据全球0%市场份额。
此外台湾的风力发电机组也在东南亚和中国大陆占据一定份额,台湾亦是全球为数不多能制造5MW级风力发电机的地区。
来源参考: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SMT行业头条网新媒体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只为信息知识传播共享,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聚集万电子从业人员的声音
务实●分享●诚信●互助●创新
???
更多精彩文章阅读:
?SMT高端技术交流年会精彩回顾
,凝心聚力,共铸辉煌!
?第二届SMT高端精英技术交流年度大会圆满成功举办!让我们敢超越,赢在未来!
?从原来到未来--未来为你而来!你想钢网钢片自由更换吗?你想钢网张力恒定吗?
99%的人看了本篇文章都点击下面文章链接
↓↓
电子制造业移动互联网线上天SMT电子设备及SMT耗材配件展示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