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美国的ldquo南征北战

大航海时代英美篇[第39节]

作者:温骏轩

编辑:尘埃/主播:由竹先生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菜单栏可查阅目录。下载地缘图集在本号主页回复:地图

第39节美国的“南征北战”

没有鸡翅的新奥尔良

花万美元从拿破仑手上购买到大半个密西西比河流域,是美国历史上做得最划算的买卖。这片土地的面积达到.44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当下国土面积的22.3%。如果放到国家面积排行榜里,路易斯安纳的排名能够到第十五名。现在来看,这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不过当时在美国国内的反对声却非常大。以美国当时的财政收入来说,是没有办法一次性付清所有款项的,而拿破仑又必须很快收到钱,着手准备与英国的战争。以至于美国不得不通过两家欧洲银行发行债券,一直到十年后方才偿还完全部本息。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笔极其划算的买卖。得到路易斯安那后,美国的领土面积扩大到了将近万平方公里,更让美国人有了跻身一流国家的自信。只是得到全部的路易斯安那,却还不代表完整得到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美国所拥有的这片腹地,依旧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短板。

这个短板就是密西西比河河口。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现在美国国土面积的1/3,在世界河流流域排名中仅次于南美的亚马逊河与非洲刚果河。流域面积越大,越能突显出海口的重要性。关于这点,被俄国和朝鲜截断黑龙江及图门江出海口的中国东北地区,应该是深有感受的。假定当年能够保有个面向日本海的出海口。黑龙江、吉林两省的地缘属性将发生质的变化。

每个能够通航的大河河口,都会随着开发的深入自然生成一个城市,密西西比河也不例外。这座濒临墨西哥湾的城市中国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就是“新奥尔良”。不过据很多去新奥尔良找烤翅的中国人说,他们都被肯德基骗了。虽然新奥尔良人的确喜欢带着甜辣气味的烤肉,但却没有吃烤翅的习惯。当然,肯德基一定要说它是在用新奥尔良风味做中国人喜欢吃的鸡翅,这倒也说得过去。就像有人用做东坡肉的方法去做猪肘子,谓之“东坡肘子”一般。

在宣布密西西比河流域为法国属地后,法国虽然没有对其腹地进行移民开发,却还是基于贸易的需要,于年授权组建“密西西比公司”,在河口兴建了新奥尔良。取这个名字是为了向当时的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二世致敬。需要注意的是,新奥尔良城地处河口的东侧,这意味着如果按照七年战争之后的划定,新奥尔良是应该随同整个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被割让给英国的。

之所以没有选择在河口之西建城,是因为河口之东的地势要略高,不会遭遇水患侵袭,这在大河之口尤为重要。在此之前,法国人只能在新奥尔良以东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建立一个叫“比洛克西”的据点(年),以临时充当路易斯安那的首府。好在新奥尔良的位置问题并非无法挽回,在相继失守魁北克、蒙特利尔等加拿大重要城市之后,当时的法国政府抢在与英国签订城下之盟之前,与西班牙订立了条约(年),将新奥尔良连同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送给西班牙。

由此西班牙不仅得到了大半个路易斯安那,并将之与佛罗里达连片,还扼住了英属路易斯安那的出海口,而英国则在后来的条约中得到了出海权。鉴于这座新奥尔良与法国的渊源,以及两国的盟友关系,法国商人依然得以自由生活在此,并与随之而来的西班牙人共同经营这座城市。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法国没有办法经由被英军控制的港口向新生的美国输送军火和补给。这一时期大陆军所接受到的军事援助,大部分都是通过新奥尔良港口输入的。

当英国故意把自己据有的那部分路易斯安那送给美国后,情况就变得有些微妙了。拿破仑不仅向西班牙索回了路易斯安那,也一并要回了新奥尔良,以让法国能够牢牢把控密西西比河河口。事实上,美国代表最初去巴黎与拿破仑谈判,所希望购买的就只是新奥尔良。尽管根据之前的和约,美国拥有经由新奥尔良出海的权力,但出海口在自己手中才会有真正的安全。下决心从北美抽身的拿破仑,则让美国意外的买到了整个路易斯安那及新奥尔良。

价值万的佛罗里达

美国完整的拥有密西西比河流域,包括地处出海口的新奥尔良,并没有减轻佛罗里达的压力。看看佛罗里达尤其是西佛罗里达的地理结构就明白了。一个流域的基本形态一般呈现为树状,河口往往只能覆盖一小段海岸线,大部分流域所对应的海岸线,都会被一些短促且独立的河流所覆盖。

佛罗里达就是这种情况。新奥尔良以东的沿海平原,并不属于密西西比河流域,而是由7、8条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南端的河流所覆盖,这其中就包括分割东、西佛罗里达的阿巴拉契科拉河。行政上看,东佛罗里达(也就是佛罗里达半岛)北部的河流,都源自相邻的乔治亚州;西佛罗里达则控制着亚拉巴马与密西西比两州的绝大部分出海口。

亚拉巴马与密西西比位于东密西西比河平原的最南端,属于原英属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虽说在我们现在讨论的时间段,这两个州还没有正式建立,但却并不妨碍我们先行启用这两个名字代指这一地区。对于北美十三殖民地身份的乔治亚州来说,即便没有佛罗里达也还拥有自己的海岸线,但对于这两个新扩张的州来说,却必须把对应的西佛罗里达纳入范围内,才能够变身成为沿海州。

有鉴于此,化解完与法国的潜在矛盾后,美国率先对西佛罗里达下手。对于美国来说,进占西佛罗里达有几个优势:一是当初英、法、西三国并没有清晰的划定西佛罗里达与路易斯安那的边界,只是模糊的表示这一沿海地带归属西班牙;二是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不少效忠派涌入当时尚在英国控制下的佛罗里达。如今英国已经明确放弃了这块土地,如果让这些“英国人”在美国和西班牙之间选,那他们还是愿意做美国人的。

最后一点,不管西班牙人愿不愿意,美国人的西进运动都已经让大量美国人,涌入了西佛罗里达境内。既然没办法阻止这一趋势,西班牙就索性在西佛罗里达卖地给这些美国人,以期用土地收入来缓解自己的财政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当美国准备对佛罗里达动手时,西佛罗里达的很多部分实际已经为美国人和英国人(当初的“效忠派”)所控制。

年,美国策动定居于西佛罗里达的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新奥尔良之北宣布建立“西佛罗里达共和国”。这次所谓的起义或者说革命还创下了最短“起义”的纪录,70余名独立者出现仅仅花了一分钟,就迫使西班牙守军逃跑。90天后,这个短命的共和国与美国合并,那些参与者则通过向美国出售自己的国家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这是美国在扩张过程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套路,但却不是最后一次。日后在德克萨斯美国又如法炮制了一次。两次事件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受害者皆为西班牙。

事实上所谓的“西佛罗里达共和国”,仅仅控制了新奥尔良以北的一小片土地(日后与新奥尔良一起,成为主体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那州的一部分)。只是西班牙人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就此不再对保有佛罗里达抱有信心。

此时的西班牙本土正面临空前危机。拿破仑拿到出售路易斯安那的那笔巨款后,原本的打算是充作入侵英国的军费。不过英吉利海峡让拿破仑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就像多年后同样有此打算的希特勒一样。此后拿破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大陆扩张上,并于年入侵西班牙得手,重新立自己的哥哥约瑟夫·波拿巴为西班牙国王。

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这个老牌强国显然不愿意就此成为法国的附庸,西班牙各地旋即纷纷建立地方政权,并与英国结盟反抗法国的统治,史称“争取独立战争”。为了夺回本土的主权,西班牙不仅无力在新大陆与美国发动一场战争,还急需大量资金来支付军费。年,在美军以清剿印第安人为名入境作战后,西班牙决定仿效法国,将整个佛罗里达作价卖给美国。年,双方签订协议,美国以万美元的价格合法的获得了佛罗里达,将自己的南部边境全面推进到墨西哥湾及加勒比海。

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拿破仑在欧洲触发的这场世界大战,即便美国日后还是能够拿到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也很难不打一两场战争。时间和经济上的付出难以预估。受益于法国的雄心,以及欧洲诸国视新大陆为利益区(而为核心区)的认知,美国仅仅花了十年时间就用0万美元,和平地得到了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机遇。

火烧“白宫”

与法国和西班牙所做的这两笔交易,让独立后的美国仅仅花了不到三十年时间,就迅速成长为世界强国(最起码美国人是这么认为的),这让美国重新生出了夺取加拿大的想法。在脱胎于英国殖民地的美国看来,接收大英帝国在北美大陆的全部财产,是理所当然的事。

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向英国统治下的加拿大发动进攻,这就是我们标题中所说的“北战”。美国主动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之一,是与英国的矛盾激化。正如拿破仑所预想的那样,当法国不再试图恢复“新法兰西”后,英、美之间的矛盾将成为北美大陆的主线。此时欧洲大陆的战事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状态。就在上一个月,拿破仑亲率57万大军远征莫斯科。如果再拿下俄罗斯的话,可以说整个欧洲大陆都将成为法兰西帝国的属地。

战火虽然没有延烧到英国本土,却也让英国陷入了困境。尽管英国仍在海洋上拥有优势,并在海战中多次击败法国海军,但拿破仑对欧洲大陆的控制,还是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对欧贸易。为了弥补损失,英国凭借自己在大西洋的优势,要求美国站队自己一边。将输往欧洲的货物先行在英国港口卸货。换句话说,英国想将美欧贸易作为自己的筹码,以换取英欧贸易恢复正常。

为了反制英国,拿破仑同样对美国发布法令,只要美国船敢遵守英国的要求,法国舰队就将视之为敌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受制于两个欧洲大国的约束性法令,美国的对欧贸易额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一直希望保持中立国身份的美国,必须结束骑墙状态,做出倒向一方的选择。与法国结盟即可以恢复欧洲这个市场,又可以乘机拿下心心念念的加拿大,这便是美国出兵加拿大的直接原因。

由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欧洲防备法国入侵,英国在加拿大的兵力非常有限,仅有0人规模的正规军。至于美国那边,则在独立战争结束后遣散了大部分军队,仅保留了规模为一万多人的陆军。得到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又没有使用战争手段,使得美国并没有动机扩军。宣战之后,美国发布动员令将军队扩充至30人。单凭双方的兵力对比来说,美国还是很有信心将英国彻底赶出北美大陆的。

进抵加拿大领土之后,战事并没有如美国主战派预料的那样发展。非常核心的一个原因,是这次掌握地利和人和优势的一方是英国。现在能够生活在加拿大的英国人,都是当初不愿意成为美国人的效忠派。法语居民和原住民在英国给予宽松的自治政策后,同样愿意在大英帝国的旗帜下作战。有了英裔、法裔民兵的加入,以及印第安联盟的支持,本土作战的英军从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

反观美国虽然有强大的民兵基础,并且在战争中试图调动民兵参战,但那些在独立战争中贡献巨大的民兵组织,却大都拒绝出境作战。这也是民兵有别于正规军的一个重要区别,唯有在保卫家乡时,民兵力量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无论是在主观能动性,还是利用环境的问题上)。

入侵加拿大的美军在没有占领一座加拿大主要城市的情况下,就被英军赶回到美国境内。鉴于美军这次是以五大湖之北的西线为主攻方向,尾随而来的英军先是占领了美国位于五大湖腹地的中心城市底特律,然后进一步将战火烧至美国境内。至此,一场本应定性为美国入侵加拿大的战争,戏剧性的转化为了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相比陆军的表现,比大英帝国海军弱小的多的美国海军,在初期的表现倒是可圈可点(皇家海军在美洲海域有将近艘军舰,美国海军的规模仅有这个数字的1/5),采取打完就跑的游击战术,取得了多场小规模海战的胜利,甚至还俘获了三艘英国军舰。只是这并无法改变制海权的归属。经历过最初的混乱后,英国舰队在后期还是成功封锁了美国各大港口,并将开始战略反攻的英国陆军安全送抵美国海岸。

整场战争前后持续了两年半时间(年6月-年12月),最终影响战争走向的依然是拿破仑。虽然法军攻下了莫斯科,但俄国寒冷的冬天还是迫使拿破仑放弃征服计划,带着3万人规模的残军回到法国。此后反法联盟乘胜追击,最终在年3月底攻占巴黎,逼迫拿破仑退位并流放至厄尔巴岛。

拿破仑的失败,让英国得以将更多的海、陆军调往北美战场。也正是在战胜法国之后,英国才有力量全面封锁美国海岸、运送陆军登陆,甚至攻入美国首都华盛顿(年8月)。兴奋的英国士兵,在发现他们的兵力尚不足以控制整个城市后,选择放火烧毁国会大厦及总统府等华盛顿主要建筑,以惩罚这个敢于再次挑战大英帝国的前殖民地。

这一事件便是著名的“火烧白宫”事件。需要厘清的是“火烧白宫”的说法并不准确。这座刚刚完工十四年的建筑,墙体原本使用的是红色石材。战后在修复过程中,为掩盖被火烧过的痕迹,方被粉刷为白色。一直到年,才被时任美国总统正式命名为“白宫”。当然,白宫一说其实是一个“信达雅”属性的中文译名,一定要直译的话,更应该被翻译为“白屋”。

至此,形势又变得和美国独立战争初期的一般。对于美国来说,坏消息是这次没有办法再有来自法国的援助;好消息则是经过三十年的发展,英国此刻也没有办法灭亡美国,更急于在欧洲抢夺法国退出后的权力真空。最终在年12月,英美双方达成和解,各自退还侵占对方的领土、财产,恢复之前的边界。在此后的历史中,英美两国基本能够和平共处,接受对方的存在。

看起来英美双方打了两年多的仗,除了损失人力、物力以外一无所获。如果要说正面影响,倒也不能说一点没有。这场战争对加拿大和美国都是一场考验。加拿大的英裔和法裔居民原本存在着很大的隔阂,通过这场战争所产生的共同记忆,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并为共同结成大英帝国体系下的加拿大联邦奠定了基础。

美国方面则在被英国再次封锁后意识到,过度依靠海外贸易的危险性。此后的美国选择加大制造业投入,向着打造内循环体系的方向迈进。一个可以脱离世界或者说欧洲存在,独自生长于新大陆的美国就此诞生。

-END-

赠+

领取地图礼包

戳图片,看往期系列

▼阅读、分享、点“在看”温骏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e.com/hmtz/8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