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敏锐之心可能是负担,但也让我更热烈地感知这个世界。今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选择舟山,多少带着些一洗前耻的决心。毕竟多年之前吃货生涯的滑铁卢经历,是我心中迟迟不曾复原的创痕。
??早点铺
“灿都”余威尚存,而我依旧执着地早起,在街头巷尾兜兜转转,寻找隐秘的餐食。藏在居民楼中的早点铺,小小的开间拾掇得窗明几净。来光顾的多是街坊四邻,有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爷爷、有一手拎着小饭盒一手提着菜篮的奶奶、有骑着电瓶车匆忙打包赶着上班的姐姐、还有背着书包一蹦一跳的孩童......软糯的方言在四周此起彼伏,着实动人。
特色的双面生煎有些类似发面的水煎包,却比水煎包更酥脆;一锅只出两个的煎花卷外焦里韧,葱香十足;再配上一碗鲜咸滑嫩的豆腐脑,一顿妥帖的早餐便被完美安排。
在这里,网红店可能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反而是那些扎根市井毫不起眼的狭小铺面,在周遭乡里乡亲的关照下,以始终如一的口味和朴实的生存态度,活得风声水起。
??小面馆
海鲜面作为这个城市的招牌美食,好吃并没有什么秘密。简单的传承,代代的累积,岁月是最佳的佐料。选几样最应季的海鲜食材,配以醇厚高汤,多寡随意,丰俭由人。
舟山人对于汤食,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它的暖意、顺从、舒适,是每一个早起晚睡者无法抗拒的。你日常生活中,总是若有似无地出现父辈们口口相传的生活哲学,吃饭得有干有湿阴阳调和,日子得细水长流方得始终。面馆里的汤汤水水,反映出的却是性格里对于分寸感的把握。
在舟山搜店,三分靠眼力七分拼运气,尤其是价格区间很难掌控的鲜活海产品,更是全凭老板良心。先前因央视陈导打卡而名声大噪的“飞珠面店”,已然成长为我吃不起的样子,随随便便一碗面都过了百元,还长了些国营老店的臭毛病。
诸多前辈们沉淀出的哲学理念,转换成沿舌而下的一口热流代代相传,其中的舒适与智慧,值得细细品味。这许久不变的浓香,仿佛也能提醒每一位客人,认真生活,总能尝到人间至味。
??中餐厅
去探一探舟山知名的沈家门海鲜大排档,需要很大勇气,即便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总免不了挨宰的经历。但“海”这个字,对打小生活在内陆的孩子太过吸引。想象中住在海边,夜里和一众朋友提着酒沿堤坝慢慢走,繁星闪烁,夜色撩人。大家轮流喝酒,仰望星空——人生在世,能有这么一个瞬间,便已值回票价。
权衡再三,我们最终选择了相对稳妥的本地海鲜餐馆。老板娘手脚麻利笑脸相迎,一再询问口味是否合适。挑几样最新鲜的鱼类,选几份最肥美的贝壳,只用一两种佐料点缀,即可还它原汁原味。最后,以一盘喷香焦脆的双面黄收尾,酒足饭饱混入晚归的人群,以同道中人的姿态隐入被海风轻拂的夜色中。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真正的大厨就出生在街头,他们每一个人的头上都有一束光,这束光照耀着我们,叮嘱着我们,在平凡的日子里旺盛坚强地生长着,扎根在乐观的泥土里,爆发着无穷的生命力,也照耀着这座市井烟火的灵魂。
??路边摊
路口的烧烤摊,忙碌的砂锅店大姐,耳边是极速驰过的卖鱼车,抬头是渐渐朦胧的晚霞。我手握一瓶北冰洋站在浦西街头有些恍惚,仿佛18岁那年的暑假。
三中砂锅是舟山砂锅的天花板,微微的鲜甜口搭载了丰富的配菜,用虾、牛肉、熏鱼、鱼丸、荷包蛋、鹌鹑蛋、年糕......把一碗粉丝或是米线塞得满满当当。周遭一片狼藉。旧城破落的砖瓦、随地可见的酒瓶、打着赤膊操着外地口音的年轻人在昏黄灯光、漫天烟尘和扯着嗓子的叫卖声映衬下,构筑出另一个世界。
美食随处可见,并不难觅,但唯有背后的故事,或一场追寻或一份情怀,才让每一餐变得丰盈饱满。大概正因如此,这里才有那么多的远道而来。
日子适合用来细细咀嚼,而回忆更适合下酒。所以,过好每一天,老了,会有很多下酒菜。
??归程
旅行家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别人呆腻的地方,美食家就是放下自己吃腻的东西去尝尝别人吃腻的东西。在这个吵得分不清东西南北的世界,我们手里所持有的干干净净的初衷不多,握好别丢,明天还要赶很远的路。
真的不必太在乎什么出息,也不要苛求所谓的成长。能够一头撞向“热爱”的墙,是最温柔的志向。认真地吃喝玩乐,把每一个普通的小日子过得闪闪发光。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