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白鲞数台州,台州白鲞出松门。”随着东海首批渔船的解禁,沉寂了3个多月的鱼鲞加工业又焕发出生机。8月6日上午,在素有“中国白鲞之乡”“中国鱼鲞之乡”称号的温岭市松门镇,北沙鱼鲞加工区的加工户们忙着剖鲞、晒鲞,空气中再次飘起鱼鲞香。
在北沙鱼鲞加工区20号,加工户乐奉彪正将五菱车上的一筐筐新鲜海鳗卸下来,拉到加工车间里。“刚开渔,市场上海鳗还是蛮多的,这段时间天气比较好,所以要多囤货,保证市场供应。”乐奉彪说。
在加工车间里,十多名剖鲞能手正不停地忙碌着,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一个个技术相当娴熟,一条中型海鳗从钉住尾巴开始解剖,到取出内脏、分好鳗胶、清理好鳗头,只要10秒就能搞定。“小一点的海鳗,剖的速度更快,5秒就够了。一般情况下,十几秒就能剖好一条海鳗。”乐奉彪说。
剖好海鳗后,工人们把海鳗挂在箩筐的边沿上,另一组工人负责拿出去晒。
“剖鲞、晒鲞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基本上人人都能学会,只不过专门从事剖鲞的人,其效率要比新手来得高。另外,这段时间晴热高温,对于晒鳗鲞来说是最佳时机,晒一两天就可以收回来,放在冷藏库房里,等待客户上门收购,或者拉到松门水产品批发市场的干货区去销售。”松寨村一位60岁的陈姓妇女说。
而在20号的隔壁,加工户正忙着加工龙头鱼鲞、鱿鱼鲞等。加工户陈新恩介绍,他们这里的鱼鲞不添加任何药剂,生产加工流程很简单,剖好鲞后,就直接放在太阳下翻晒,或放在烘箱里烘干。
“龙头鱼的加工与其他海鲜有点区别。龙头鱼鲞多数运到山东、湖南等地售卖,当地的烹饪方法比较特别,油炸后甜食为主,所以我们根据客户需要,把龙头鱼洗净剖好后,与白糖放在一起搅拌,放置2小时后,才拿到外面晒,这样晒干的龙头鱼,自然就能保存淡淡的甜味。晒个2天,我们就收回来。”陈新恩说。
松门镇水产加工历史悠久,目前拥有鱼鲞加工专业合作社3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浙江省著名商标2个、浙江省名牌产品2个,加工人数达多人,形成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是浙东南享有盛誉的水产加工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