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东台官方 出身木匠世家的崔老,14岁就手握斧凿在新四军海防二团团长孙仲明创办的“七里丫湾红帆造船厂”建造红帆船。到渡江战役前夕,崔老参与建造的红帆船30余艘,见证了渡江战役的胜利挺进,与此同时,红帆船所承载的光荣与历史也如同丰碑一般镌刻在崔老心头。
从年到年日本侵略者投降,苏中海防团参加海上战斗30多次,运送主要军事物资1万多吨。战争年代的这段历史,一直深藏在老人的心里。从年开始,崔广明老人先后做出了大大小小80多只红帆船模型,这些模型上船篷、侧板、铁锚、红帆,应有尽有,就和当年的红帆船一样。这些模型有不少被赠送给中国海军博物馆、学校和军区。不仅如此,老人还自费前往北京、浙江、山东等地,寻访苏中海防团当年的史料,制作成图片文字,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
央视文献纪录片《红帆船》中国海军起锚地年5月26日,央视大型文献纪录片《红帆船》在江苏省东台市弶港镇开机拍摄,此片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历时两个月。
该片由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导演陈明奎编导。《红帆船》介绍八旬老船工崔广明,从14岁开始为新四军一师苏中海防团修造军运作战4帆木质红帆船。该船造船工艺流程是我国帆式木船史上经典杰作,人们无法仿造,也不可复制。在年4月23日,中国“海军节”前夕崔广明建造的“红帆船”模型作为文物入藏中国海军博物馆。
弶港红帆船为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电影、电视剧《51号兵站》中的使用船只,船工,以及反映的事实,都来自弶港。
在抗战中海军前身“苏中海防团”就诞生于弶港,弶港是当时的“海军基地”,海防团团长孙二富,驾驶的红帆船,横扫一切海匪,日寇。
在解放战争中,弶港名渔民和54艘红帆船参加渡江战役,渡海支前,解放舟山群岛战斗,在历次战斗中许多弶港渔民血染风帆,献出了宝贵生命。
该片于年1月9日在中央七台“人民子弟兵”栏目中播出。
年,《红帆船》在“为祖国骄傲”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录片展评暨第六届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上,从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六届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十优纪录片”奖。
《红帆船》向全国人民揭示了中国人民海军建军前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妄图消灭我党领导下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和新四军。当时,苏中地区乃敌我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粉碎陆上日、伪军的疯狂扫荡,打击海上海匪的严重骚扰,我苏中、苏北军区作出了“建立沿海根据地、开辟海上武装,打通南北海上交通,确保后方巩固和海上渔民生产安全”的战略部署,因此,中国人民的第一支海上部队——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应运而生。
海防团组建后,东台弶港便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训练基地、海上军运和后勤补给的集散地。
《红帆船》以上述历史为主线,选择我党第一支海上武装力量起锚地——东台弶港为主要拍摄地点,以78岁的新四军苏中海防团老船工崔广明近几年向多个地方和军队博物馆赠送海防团船模的感人故事为辅线,以海防团老战士陈尔胜等人物讲述的故事为平行线索,以点带面向世人呈现新四军海防团的形成过程,讲述海防团在战斗中成长的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
苏中军区海防团(海防纵队)是我党领导下的一支具有代表性的海上武装力量,在中国人民海军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这支部队在战火中成长、壮大,成为新中国海军组建时的主要力量之一,其编制序列延续至现在为中国人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登陆舰第5支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苏中军区海防团(海防纵队)先后参加海上战斗30余次,运送主要军事物资多吨,成为海上流动指挥部、海上抗大学校、医院、海上印钞厂……日本东京《朝日新闻》曾惊呼:“华东沿海从连云港到上海,有游移不定的新四军水兵”。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播出的文史纪录片《红帆船》中,作出了“他们是我军最早的海上作战力量,他们创造了人民海军的传奇开端”的评价。在东台、大丰、如东等地,关于海防团保卫弶港、争夺渔场、运输军需等传奇故事一直久传不衰,其中最著名的是“陶勇收编孙二虎”和“51号兵站”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扑朔迷离,极具传奇色彩。
珍贵史料
滔滔黄海水茫茫,英雄弶港不寻常,
人民海军起锚地,功绩铸就荣与光。
英勇善战海防团,冲破日寇封锁网,
往来山东与上海,抢运军需保后方。
打通海上生命线,浴血鏖战威名扬,
地下兵站立奇勋,身处虎穴斗豺狼。
海上猛虎孙二富,传奇事迹人敬仰,
六十年后忆往事,缅怀先烈情满腔。
人物档案
孙二富年出生于东台弶港。从小随母亲讨饭,7岁时跟船下海,18岁时在船上当二老大。年,新四军一师为了打破日伪军对三仓根据地围攻,巩固发展苏中根据地,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决定组建“苏中海防团”。年8月,孙二富的多人队伍,被编入新四军海防团。年9月,孙二富被委任为苏四区渔民自卫总队总队长。年6月下旬,孙二富对部队进行组织整编,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初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军区海防团团长。年,经组织批准到泰州休养,年1月病故。
陶勇原名张道庸。年1月21日生于安徽省霍邱县叶集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到河南商城参加游击队。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11军32师班长、排长、连长。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9军教导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调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参谋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华中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师副师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23军军长。年11月兼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于年1月21日在上海去世。
建立海上生命线
初夏的江淮大地,满目葱茏,生机盎然。记者沿省道徜徉在东台市弶港经济开发区,但见宽阔平整的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现代化的风电塔架迎风转动,美丽的海滨小城雏形显现,可有谁想到,60多年前,这里却是惊涛拍岸,浊浪奔涌,渔民们在此出海、接港,而人民海军的先驱——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也依托这一带的天然渔港抗敌寇、卫国土。
在弶港镇中心小学里的苏中军区海防团旧址,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向人们诉说着几十年前的那些人和事,那段光荣和传奇。
年初,抗日战争进入非常困难之际,新四军一师在师长粟裕率领下进驻东台三仓一带,而在新四军驻地的南、北、西三个方向,遍布着日、伪等反动势力,如何打破敌人军事和经济封锁,发展壮大队伍,巩固、发展苏中根据地,深谋远虑的粟裕把目光落在东部沿海的千里波涛中。他亲率师部机关人员乘船出海,调查研究气象和潮汐变化规律,探索海上生活和作战经验。他从军区抽调了3个连的官兵,向渔民租借了船只,搭起了海防团的架子。他亲自点将,任命身经百战的四分区司令员陶勇兼海防团团长,一师后勤部部长罗湘涛兼政委,吴福海任副团长,何振声任政治处主任。他为海防团制定了三大任务:一是打通苏中到浙东和山东的南北交通;二是发动组织渔民和盐民,建立武装,巩固海防;三是保护转移到海上的军区后勤各单位和一个山炮连。粟裕特批海防团常年吃大米,并发给每个战士一套御寒棉衣、棉背心,待遇极为优厚。他让人用日军汽车内胎做成“救生圈”送给海防团,又将潮汐规律编成口诀,便于战士记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苏中军区海防团先后参加海上战斗30余次,运送军事物资多吨,成为海上流动指挥部、海上抗大学校、医院、海上印钞厂……中央电视台第七套播出的文史纪录片《红帆船》中,作出了“他们是我军最早的海上作战力量,他们创造了人民海军的传奇开端”的评价。
真实版的51号兵站
前两年,在央视一套播出了一部备受广大观众 不过当年我党的物资站不叫“51号兵站”,当时叫同利渔行。年7月,日伪军出动了两万多人,对我苏中、苏北地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并建立据点,将我抗日根据地分割成许多小块。
为了粉碎日、伪军的进攻,年8月,我苏中、苏北军区领导决定以在苏中地区掌控的弶港为中心,建立一支海上部队--新四军苏中军区海防团。
这支部队从年10月开始到年年底,以运输民用物资做掩护,源源不断地为苏中根据地运输药品、炸药、汽油、枪支弹药、无缝钢管等重要的军需物品。
一天,张渭清来到船主顾雍海家,亲热地跟他拉家常,希望他能为抗日救国尽一份力,帮助新四军搞运输。后来,顾雍海以做生意为掩护,常年往返于弶港至上海、青岛、胶东等地之间,为新四军运送了大量军需物资器材。许多船主在顾雍海的影响下,纷纷摆脱旧船帮的控制,主动借船百余艘,为新四军运送了一批批急需物资和伤病员,对粉碎敌人“扫荡”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便于采购物资,年年初,张渭清指派联络员王兴义和顾雍海同往上海,在吴淞同兴路租房开设了同利渔行。顾雍海出面当经理,名义上买卖鱼货,实际上是我党地下联络点和军需物资采购转运站。在白色恐怖下,他们多次把军需物品运往后方。
年冬天,“兵站”运送军粮的船队在上海崇明岛附近与日军相遇。在紧急关头,渔民崔广发舍生忘死驾驶着自己的船只与敌舰船猛烈相撞,为掩护船队安全返航英勇牺牲。年春的一个傍晚,“兵站”的一条运输船在驶入东台海域蒋家沙海区时,遇上了一条日寇的巡逻艇。船主周海华沉着应对,设计将敌艇上的5名日本兵诱上运输船并把他们推入大海。年7月,同利渔行被国民党查封。顾雍海被捕入狱,后经我地下党营救,才从国民党苏州监狱里解救出来。
“海上猛虎”孙二富
在离弶港镇小街很近的向阳(弶南)居委会号,有两间白墙灰瓦的简朴民居,户主就是新四军苏中海防团老船工崔广明。这位80岁的老木匠,与本镇的退休人士陆加友、邮递员丁碧赋等人志同道合,近年来坚持义务挖掘、整理、研究海防团史料,有所成就。
“我家世居弶港,三代木匠。”崔广明老人面容清癯,声音洪亮,一说起60多年前往事,顿时精神百倍,“别看我现在靠种一亩几分地生活,基本不用操持木工伙计,但我14岁就跟随父亲为海防团造船、修船,这种种手艺都存在我头脑中。”而说起海防团传奇将领孙二富,老人更是滔滔不绝。
孙二富,又名孙二副、孙二虎,加入新四军后改为孙仲明,谐音重见光明。他出生于弶港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父亲孙一俊,在孙二富很小的时候,死于一场海难事故。7岁时,他随继父下海捕鱼、钩蛏。18岁时在船上当二老大,渔民因此喊他“孙二副”,后成船老大,名扬弶港沿海,人又叫他“孙二富”。
当木匠崔广明见到传说中的“海上猛虎”孙二虎时,后者已经投身陶勇麾下,成为新四军海防二团团长。他请木匠世家出身的崔广明到海防团修理战船,将这个年轻人引上一条终身难忘的道路。崔广明懂事时,孙二虎已经名头响亮。“他枪法准,能打帆绳。绳断帆落,你的船在大海上就只能听人摆布了。”同样出身贫苦的陶勇识英雄、惜英雄,决定将他引入正途。一次,孙二虎在被新四军活捉,陶勇与他推心置腹。孙二虎如醍醐灌顶,回去后送来“学生帖子”,甘愿拜陶勇为师。
其后一波三折,孙二虎也曾险入歧途,与已投入伪军的同乡有接触,一度厕身其间,但被陶勇激发出的爱国之心终未泯灭。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孙二虎见日军公然殴打码头工人,气愤之下,拔枪将其击毙,带着上百人枪和船只,铁心跟着新四军。并于年光荣入党。这支部队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海防主力部队,且越战越强,发展到48条船、多人。
解放初期,亲身经历华东海军创建的抗日名将孙二虎,仍然担负苏北海防部队领导。年离职到泰州休养,年1月病故,长眠在泰州烈士陵园。
当地很多民工竞相到海防团、渡江部队,在枪林弹雨中为国效力,如许德才、席安才、王鹤林、梅广宏、吴善才、周仁高兄弟、沈八秀、仲续华等,仲续华还在渡江战役中荣立二等功,至今都是当地人的骄傲。
珍贵照片弶港不仅是著名的渔港,更是红色港湾。年9月,新四军成立了苏中军区海防团,长期驻扎在弶港一带,后发展成海防纵队。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成立,就是以海防纵队为基础,加上几艘起义的国民党军舰组成的。因此,弶港是新中国海上武装的诞生地,中国人民海军的“起锚地”。
东台弶港弶港镇坐落在东台市黄海之滨,不光是红色圣地,同时也是国家一级渔港,是著名的东方湿地之都,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上最神奇的渔港之一,素有"黄海明珠"和“苏北小香港”之美誉,以出产鳗鱼苗出名,拥有丰富的物产。.
弶港概况
弶港在多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随着潮涨潮落,积沙淤泥,滩涂增高,海岸线逐年东移,才逐渐形成了露出海面的沙屿。乾隆初年,赶海的渔民开始在这里歇脚打尖。为遮风避雨,人们用芦笆挡于上风,俗称“打弶”久而久之,此地便被渔民称之为“弶墩子”。据史料记载,乾隆三十三年(年)在此定居的渔民已有百余户。乾隆五十年,弶墩子上被潮水冲开一条可停靠渔船的大港叉,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这个天然渔港“弶墩子”也就演变成了“弶港”。
“玩在香港,食在弶港”。这是许多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对江苏弶港四时海鲜的笑赞。近年来,随着我市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来弶港的游客越来越多。人们惊叹“水中国宝——中华鲟”,惊叹面积广袤、堤内绿树成荫、堤外广阔滩涂的生态美景时,更惊叹弶港的海鲜。
弶港海域至今仍是一座未被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的海鲜资源的天然宝库。它的海洋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尤以近海底栖动物居多,共有种。优势海产品有泥螺、文蛤、青蛤、四角蛤、薄荚蛏、日本鲟、巢沙蚕、蟛蜞蟹、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双喙耳乌贼等。近海鱼类种,其中软骨鱼类20种,硬骨鱼类种。优势种类有黄鲫、刀鲚、鱿鱼、鳓鱼、银鲳、海鳗、带鱼、梭鱼、小黄鱼、棘头梅童鱼等。尤其是春季的白虾,夏季的蓝虾,秋季的红虾,冬季的黑虾,更是热销的时令鲜货。
弶港海域是全国贝类的重要产区。这里所产的“海鲜之王”竹蛏,个大壳薄、肉味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既可鲜食,又可制成干品。这里盛产的文蛤有“天下第一鲜”之美誉,它外壳美丽、肉质鲜嫩,久负盛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及琥珀酸等。可制作各种佳肴,有爆炒、烩烧、炝醉、制酱、做饼等多种食法。尤以带壳熟食为佳,原汁原味,液如奶汁,久食不厌,回味无穷。这里所产的四角蛤蜊,又名白文蛤,更是城乡居民情有独钟的一道海鲜。在东部沿海一带,在渔家儿子娶亲的宴席上,其他佳肴可增可减,惟独不能缺少蛤仔这道菜,说是有了蛤仔,新人婚后才能得子。各门掌勺师傅也做足了“蛤蜊”的美食文化,如“百雀争呜”“花园聚会”“雪里藏娇”“铁板迪士科”等不胜枚举。
紫菜历来是城乡人民喜食的海藻食品之一,又有“长寿菜”“神仙菜”的美名。弶港海域有数十万亩滩涂水面适宜条斑紫菜的养殖,目前已建成了南黄海最大的条斑紫菜养殖基地。岸滩“金三角”工业园区的东洋水产养殖公司,已形成了条斑紫菜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生产基地。
落潮后的弶港沿海滩涂,已成为人们观海、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瞧,这些来自上海、南通、泰州的游客们在这一望无际的海滩上释放身心、喜乐逗玩的同时,还好奇地踩拾到泥螺和文蛤等海鲜产品。
那么弶港究竟有多美呢?请欣赏~
海边风光如此美景,想必大家都按捺不住了吧,到底怎么去呢?别急,且听小东告诉你~在弶港镇东部,是东台百万亩滩涂围垦首期启动项目,也是江苏省百万亩滩涂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启动工程,匡围面积约40万亩,静态总投资约44.84亿元。条子泥百万亩围垦工程使条子泥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观海风景线,潮起一片汪洋,潮落一马平川,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往返。
自驾线路①市区游客沿老国道一路向南,到达安丰十字路口向左拐,进入省道。
②外地游客从G15沿海高速南沈灶出口下,左拐,进入省道。
沿省道一直向东,接临海高等级公路。
到达沿海经济区通海大道后,右拐驶入,一直向前行驶。
看到路边指示牌后,继续向前行驶,然后右拐,即可进入条子泥垦区。祝大家旅途愉快~
潮汐表来弶港旅游,想跟海水来个亲密接触,不懂潮汐规律是万万不能的,大家请收藏下面的潮汐表~本期监制丨小东编审丨小鹿主编丨小峰编辑丨小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