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这家叫做八寸的米其林可真对得起你

北京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作为一个吃货,终于在这次端午假期去日本有了第一次米其林的体验。为什么之前没吃呢?无外乎两个理由,一个是时间匆忙,来不及预约;二是嫌贵,一顿饭到一个人,还是要肉痛一下的。

其实这次思前想后还是准备大出血吃一顿菊乃井或者瓢亭之流的米三。可是我提前一周才预约,约得上才有鬼嘞。瓢亭提供早餐,可以品尝到著名的溏心蛋。但是想要吃到本馆的粥,要等到7月1号才营业,时间对不上自然就没得吃。

一星的话,每年榜单浮动特别厉害,感觉比上不足比下也没有太有余的感觉,何况价格也没有和二星拉开差距。比如同样1w日元的昼怀石,你说我选一星还是二星??本着计算性价比的原则(一看就是没有经济自由的人),最后我决定选择一家二星来试试。

“八寸”在国内的各种推文攻略里面几乎没有人提及,所以到底是太冷门还是味道不合国人口味??即使在拜托在日大佬预定之后,我的心情依旧有点惴惴不安。这家国人评价甚少的料理店里,到底能带给我怎样的体验呢?

上午的祗园非常的冷清,大部分的游客都集中在花见小路上面。也有聪明人选择了在白川巽桥这边拍照,人少景美。

中午要营业的店,要到11点才开始准备,以至于走到小街之中感觉活着的只有自己和头顶呱呱呱的乌鸦。“八寸”就在这片小街之中。当天大概提前了15分钟过去,后来发现其实只要踩点过去就好。去了也就是看看他们准备食材,店内很安静,反而不好意思聊天太多。

长长的板前是很多日料店的标配,“八寸”也不例外。整个店总共只有12个吧台座位和一间包间。经常大家都在讨论为什么这些店名气也有了,干嘛不扩大经营。听得最多的说法,料理长愿意把最好的东西提供给每位食客,超出了自己接待范围就没办法做到最好了。当然事实上确实也有米其林店开太多,导致每间水平不一,最后坏了口碑的情况。

“八寸”是由父子两人经营的店铺,是深受当地人喜欢的硬派割烹名店。午餐是由儿子主理,晚餐则是父亲上阵。据说店主老爸还有一个儿子曾在伦敦的米其林二星当料理长,现在在京都虹夕诺雅作为料理长,也是非常厉害的人。

中午的昼怀石没有选择,只提供1w日元的料理长套餐,吃什么全凭料理长决定。对爱吃的人而言,这种“お任せ”便是乐趣之一,让每一道菜都充满了未知,仿佛是一场小小的冒险。

这餐以海鳗(鱧hamo)为核心,是正当季的美味。

01.先付

作为第一道菜,外观非常的朴素。海鳗肉做的米白色荞麦面,配以加入秋葵的山药泥。第一口下去,我就知道这跟我之前吃过的(会席料理对不起(/□\*)

不一样,不!一!!样!!!

以鱼肉来模仿荞麦面的口感,铺底的山药泥本应粘稠;但随着汤底吸入口中时,又是一种爽滑的感觉。凉凉的出汁清爽而又富有鲣鱼的香味,使用的食材能让舌头迟钝之人都感受到好。京都夏日的闷热正好被这一碗清凉的荞麦面所驱逐。据帮我订位的大佬讲,这碗面在日本SNS上还有点小火哦。

02.八寸

八寸是怀石料理中的小菜,店名以怀石料理中的形制命名,可以说得有相当的自信才敢取这样的名字。因为我们是两人同行,小店长专门把八寸摆成了不同于邻桌单人食客的造型。

从右往左起:小钵里是当季的莼菜,我对野菜的经验不多不好判断。但是仅凭我头一天在别处也吃过同样的莼菜,我敢说这里的莼菜非常棒。胡豆就是非常好吃,有一种高级的味道。

“樱桃”其实是烟熏三文鱼!!当时我毫不知情的将”樱桃“放入口中,下意识的用舌苔将圆圆的鱼肉顶至上颚,在口腔力量的作用下,中间包裹着的溏心黄“boom!”的一下炸开,顺滑的汁液直引人将这美味咕嘟咕嘟的吞下去。这种感觉就像是一只猫咪慢条斯理的从一排打坐的人腿上走过,让人想笑不敢笑出声。

接下去的金芋甜而不腻,湿度刚刚好,两口一个。卷儿是海鳗包着的寿司,顶上撒一些山椒(日式花椒),软绵入味。双色的小方,上层是偏干硬的微甜蛋黄,下层是湿软的虾肉,又像是甜点又像是小菜,吃了还想吃第二个。最中间的是青花鱼棒寿司,形状是日本粽子的形状,也正好应了端午节的节气。

03.向付

向付就是当季的生鱼片。刺身就两种,金枪鱼和飞鱼。先不说常见的金枪鱼,作为白身鱼出现的飞鱼在日本是“宣告夏日到来”的鱼,十分的应季。刺身无非讲究的是一个新鲜。新鲜自然不用多说,就这两种鱼合计四片刺身,就给了两种酱油来。一种是普通酱油,沾金枪鱼的;另一种是特制的海胆酱油,用来沾飞鱼。白肉本身味道不是很浓烈,用来配海胆酱油非常的巧妙。金枪鱼切得厚厚的刚刚好一口吃下,非常的有满足感。

04.盖物

一碗热腾腾的海鳗汤。硕大的一条海鳗当着我们的面处理,店长的刀法很了得,光是看去骨切花都觉得非常的有意思。

海鳗肉柔软鲜嫩,一定要趁热吃,不然在汤里久了,肉质会慢慢的变老。一碗热汤正好又将刚刚凉下去的食道慢慢温热,整个人变得非常的舒坦。

碗盖翻过来是还未盛开的牵牛花,正好是应季的植物。这些小地方的心思用得非常巧妙,不禁令人感叹。

05.炊き合わせ

小小的土锅里盛着的是泥鳅蒸蛋。第一眼看过去,我心想着玩意儿不知道得多腥,而且泥鳅我也不太爱吃。试着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很烫,完全是脱离于想象的味道。泥鳅没有一点点土腥味,蛋中间还放了一些蔬菜,吃了两口才发现这是我最讨厌的牛蒡。这种土腥味十足跟吃草无疑的食材一直让我深恶痛,然而,我吃完了~~可见你爱不爱吃一个东西,跟料理人的手艺是直接挂钩的。反正我觉得敢用泥鳅、牛蒡这些土腥味奇重的食材来蒸蛋的厨师,不是疯子就是对自己的料理技术相当的自信了。

这品料理里,山椒又登场了。和四川这边麻死人不偿命的大红袍相比,日本的山椒相当的温柔。

这一品可以说是我印象最深的料理,倒不是说味道我多么喜欢,主要是来自于山椒引出的独特口感。山椒让舌尖微微发麻,产生了一种微凉的错觉,再加上去腥用的柠檬草,你会以为是柠檬草带来的凉爽感。但经我多番确认,确实是舌头产生了微微的麻痹感,所以才会有又烫又爽口的神奇口感。

06.押寿司

依旧是海鳗为主角的料理。鱼是老爸来负责烤,光是这么小小的几片鱼,就看到老爸在旁边忙活了好一阵。又是刷酱又是翻面烤的。可能是上一道泥鳅蒸蛋留下的印象实在深刻,现在反倒有点回忆不起来味道了。

07.烧物、御饭、香物、止碗

这几样是一起端上来的,非常的下饭。烤制的是不时鲑,是红鲑当中最最好的鲑鱼。鲑鱼是会按季节回溯的鱼类,不时鲑直译过来就是不知道时间的、放荡不羁爱自由的鲑鱼。据说这种到处游来游去不回家的浪子,肉质最好。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食戟之灵》,有专门讲解做法。外面一层刷上重重的蜂蜜酱汁,把鱼肉包裹其中,即使上火烤,也不会让鱼肉变老。而且鱼肉非常大一块,一点都不吝啬食材。

米饭没什么好说的,在日本吃饭最不用担心米的品质,料理长会先盛上小半勺米饭,不够可以再添。四种小渍物不咸不淡,确实比外面买的渍物好上不少。

最后的汤就比较有意思了,一般都是菌菇味增汤,但“八寸”的止碗看起来极为“敷衍”,清汤之中只有数颗小青葱。我妈提前喝了她的那碗汤,评价说“你看人家这碗汤,就这么点葱葱,但是好香啊”。而我则是在饭毕之后才打开碗盖,小葱差不多闷熟了,一股葱香扑鼻而来,交给我妈品尝一下,后者味道略胜一筹。大约是算好了客人饭毕喝汤之时,正好是葱香浓郁的节点吧。比起往常收尾的味增汤,我也更喜欢这碗小小的葱汤,有洗筷清口之意。

08.水物

饭后甜点是当季的水果,枇杷、猕猴桃和蜜黑豆。黑豆是京都这边的特产,你去锦市场就会看到很多卖黑豆的。枇杷和猕猴桃都是糖水腌渍过的,装盘的时候加入了一些柠檬汁,用以增加清爽感。

饭毕,我看板前里的料理人们,神情不再紧绷。儿子也不慌不忙的开始准备起他们的中午饭,老爸则要明显要健谈的多,与我们攀谈起来。

我说这是我第一次吃米其林,非常开心吃的这么满足。料理长开心的有点不好意思了,儿子也只是在旁边点头表示感谢。与京都很多不接待“一見さん”(生客)的料理店相比,“八寸”并没有将熟客生客区别对待。而且对于我这样的游客,还很贴心的拿出厚厚的料理图鉴,给我指出使用的食材,非常贴心。

至于为啥这家店报道不太多,只因店长非常的不喜欢各种采访。他家最近才开始慢慢的接受一些,是典型的“懂的人都懂”的隐藏名店。尤其是店主儿子温厚的性格,以后更有向此发展的倾向。

除了“隐藏的名店”这点之外,“八寸”还有一个推荐点,就是非常适合吃不惯生冷食物的朋友。你可以看看我写的菜单里,生冷食物占的比例很小,很多热菜热汤,非常适合中国人的胃。你说生鱼片冷??NO,NO,NO,那是低品质餐厅拿冷冻鱼充数加上解冻不完全的后果。要是谁再吃刺身吃到冰渣,我觉得当场掀桌走人都不过分。

就价格而言,1w日元的昼怀石是中间档位的价格,不高不低。但八寸的食材考究,师傅技艺娴熟,再加上你根本猜不到价格的餐具(偶尔还会有北大路鲁山人的作品奉上!),对比下国内很多名不副实的料理店,这顿有些小贵的米其林体验绝对是旅途中令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另外,整个料理的整体性非常强,由每一品料理串联成一个系列。以海鳗为主角的,用柠檬系来增加清爽感,非常非常的夏日。看照片就能感受到,外表上这些料理并没有什么花俏的东西,也不能判断出是否美味,是非常典型的京料理特征。料理如人,像极了父子两内敛的性格,最终目的只有食客的“好吃”二字。

P.S.我不知道最早是谁把“怀石料理吃不饱”这个观念普及到大众心中的。反正呢,这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谎言。就算你不吃早饭,也是能扶墙出门。所以别想着说吃怀石吃前再吃点别的垫垫肚子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mane.com/hmxx/5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